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小气候效应

颜萍, 刘子琦, 肖杰, 胡晚枚, 陈航.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小气候效应[J]. 中国岩溶, 2016, (5): 557-565. doi: 10.11932/karst20160512
引用本文: 颜萍, 刘子琦, 肖杰, 胡晚枚, 陈航.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小气候效应[J]. 中国岩溶, 2016, (5): 557-565. doi: 10.11932/karst20160512
YAN Ping, LIU Ziqi, XIAO Jie, HU Wanmei, CHEN Hang. Microclimate effect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demonstration areas for combating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J]. Carsologica Sinica, 2016, (5): 557-565. doi: 10.11932/karst20160512
Citation: YAN Ping, LIU Ziqi, XIAO Jie, HU Wanmei, CHEN Hang. Microclimate effect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demonstration areas for combating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J]. Carsologica Sinica, 2016, (5): 557-565. doi: 10.11932/karst20160512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小气候效应

  • 基金项目:

    贵州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S716.3 X171.1

Microclimate effect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demonstration areas for combating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 研究小气候变化对植被恢复的响应机制可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选取喀斯特高原山地和高原峡谷石漠化综合防治示范区4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的小气候监测方法,在雨季前(4月)、雨季(8月)、雨季后(12月)对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大气温度、光照强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日变化进行监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大气温度、光照强度和土壤温度均表现为石漠化裸地>农耕地>灌木林>林地,而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则反之:林地>灌木林>农耕地>石漠化裸地,说明林地的小气候调节作用最优,而石漠化裸地最差,与其石漠化治理和植被恢复效果相对应;(2)高原峡谷的大气温度、光照强度和相对湿度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都显著高于高原山地,不同土层的土壤温度是高原山地显著低于高原峡谷;(3)各土地利用方式的小气候季节差异明显,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均为:雨季(8月)>雨季前(4月)>雨季后(12月),而光照强度、相对湿度为:雨季(8月)>雨季后(12月)>雨季前(4月),8月各小气候指标值最高,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治理区间的差异亦最大,因此,选取8月进行小气候监测以比较各土地利用方式和治理区之间的差异要优于其他两个月份.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7
  • PDF下载数:  32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2016-10-2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