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 QUALITY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FOR THE GUZHENKOU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REGION OF QINGDAO
-
摘要:
分析了青岛市古镇口创新示范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砷、铬、镉、铜、汞、铅、镍、锌)和土壤肥力相关的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参照相关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和标准,对土壤养分和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区土地规划利用可调整的建议。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元素组成主要受成土母岩控制,在人类活动较频繁区域,汞以及氮、磷含量富集明显。整体而言,研究区土壤养分综合评价较差,土壤肥力较低,土壤环境质量安全清洁(约90%)。相较于其他重金属,Cu元素背景值较高,局部有富集现象,是造成研究区土壤污染风险的主要因素,建议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区实行土壤和农产品联合监测。
Abstract: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heavy metals (As, Cr, Cd, Cu, Hg, Pb, Ni, Zn) and fertility-related indexes such as pH,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total potassium in the surface soil of Guzhenkou Region, Qingdao are analyzed by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Referring to the relevant specifications for land quality assessment, the soil nutrient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re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 Upon the basis,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readjustment of the land use pla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soil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parent rocks, except Hg, N and P elements, which are enriched in some regions with frequent human activities. The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safe and clean (about 90%) in general. However, the soil nutrient and fertility are both poor. Compared with other heavy metals, the background value of Cu elements is higher than the standard and easy to be enriched in some areas. It is supposed to be the main factor causing soil pollution in the study area. We recommend that monitoring be carried out for both the soil an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the contaminated areas.
-
-
表 1 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所占比例
Table 1. Area and proportion of land use patterns of the study area
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km2 占调查区比例/% 耕地 旱地 70.02 44.85 水浇地 0.21 0.13 城乡建设用地 21.43 13.73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9.57 6.13 交通运输用地 2.85 1.83 林地 44.69 28.63 其他用地 7.35 4.71 表 2 样品有效态分析方法配套方案
Table 2. Analysis methods and available contents adopted in this study
表 3 研究区表层土壤元素含量数据统计
Table 3. Statistics on data of surface soil elements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偏差 变异系数 背景值 基准值 pH 7.73 4.26 5.76 0.76 0.13 5.76 7.54 Se/(mg/kg) 0.29 0.05 0.16 0.038 0.24 0.16 0.10 N/(g/kg) 2.94 0.07 0.61 0.23 0.38 0.59 0.34 P/(g/kg) 4.84 0.12 0.51 0.33 0.66 0.48 0.30 K/(g/kg) 36.9 19.7 26.9 2.36 0.09 26.9 25.5 Cr/(mg/kg) 82.3 5.0 36.1 10.2 0.28 35.5 55.5 Pb/(mg/kg) 47.5 6.17 23.3 3.59 0.15 23.1 22.9 As/(mg/kg) 15.8 0.67 6.58 2.08 0.32 6.6 7.5 Cd/(mg/kg) 0.26 0.017 0.077 0.034 0.44 0.075 0.067 Ni/(mg/kg) 54.9 2.3 13.3 4.86 0.37 13 27.1 Zn/(mg/kg) 199.2 7.09 42.4 16.2 0.38 41.5 46.7 Cu/(mg/kg) 211.3 3.1 20.9 20.1 0.96 18.5 16.9 Hg/(μg/kg) 273.1 5.13 39.7 27.8 0.7 39 13 表 4 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划分
Table 4.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of soil nutrient geochemistry
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f养综 ≥4.5 4.5~3.5 3.5~2.5 2.5~1.5 <1.5 含义 丰富 较丰富 中等 较缺乏 缺乏 表 5 古镇口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
Table 5. Single factor pollution index of heavy metals in surface soil
元素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变异系数 铬Cr/10−6 0.55 0.03 0.24 0.28 镍Ni/10−6 0.78 0.03 0.19 0.37 铅Pb/10−6 0.53 0.07 0.26 0.15 锌Zn/10−6 0.97 0.04 0.21 0.38 砷As/10−6 0.84 0.02 0.17 0.32 镉Cd/10−6 0.98 0.00 0.26 0.44 汞Hg/10−9 0.11 0.00 0.02 0.70 铜Cu/10−6 4.23 0.06 0.42 0.96 表 6 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划分
Table 6.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of soil quality geochemistry
土壤质量 土壤环境评价 清洁 轻微污染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土壤
养分
评价丰富 优质 中等 差等 劣等 劣等 较丰富 优质 中等 差等 劣等 劣等 中等 良好 中等 差等 劣等 劣等 较缺乏 中等 中等 差等 劣等 劣等 缺乏 差等 差等 差等 劣等 劣等 -
[1] 曾明中,杨军,胡正祥,等. 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湖北省土地污染治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考[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15,29(4):427-430.
[2] 王美华,董岩翔,郑基滋,等. 绿色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在太湖源地区的应用[J]. 化工 矿产地质,2020,42(4):325-333.
[3] 曲雪光,孙义晓,傅希琰. 青岛市新机场建设耕作层土壤质量评价与剥离深度的确定[J]. 水土保持通报,2018,38(4):202-206.
[4] 董克锋,刘方春,姜惠铁. 青岛蓝莓园土壤pH与主要养分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141-145.
[5] 王玉美,刘雪梅,李国成,等. 青岛市黄岛区蓝莓栽培对土壤基础养分影响的研究[J]. 中国农业信息,2016(24):120-122.
[6] 王德滋,赵广涛,邱检生.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A型花岗岩的构造制约[J]. 高校地质学报,1995,2(1):13-21.
[7] 韩宗珠. 胶东-鲁南A型花岗岩带的分布及其基本特征[J]. 地质科技通报,1990(5):38-40.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S].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2016.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 第34部分: pH值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DZ/T 0279.34—2016)[S].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2016.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土壤检测 第6部分: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 1121-2006)[S].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2006.
[11] 国家林业局. 森林土壤氮的测定(LY/T 1228—2015)[S].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2015.
[12] 尹明, 李家熙. 岩石矿物分析(DZG 20.01—2011.84. 2.5)[M]. 地质出版社, 2011.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土壤检测第7部分: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NY/T 1121.7—2014)[S].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2014.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NY/T 889—2004)[S].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2004.
[15] 成航新,李括,李敏,等. 中国城市土壤化学元素的背景值与基准值[J]. 地学前缘,2014,21(3):265-306.
[16] 庞绪贵,代杰瑞,喻超,等. 山东省17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J]. 山东国土资源,2019,35(1):36-45.
[17] 庞绪贵, 代杰瑞, 陈磊, 等. 山东省17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J]. 山东国土资源, 2019, 35(1): 46-56.
[18]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0.
[19] 魏复盛, 陈静生, 吴燕玉. 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0.
[20] 王云, 魏复盛. 土壤环境元素化学[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5.
[21] 代杰瑞,庞绪贵,喻超. 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及元素富集特征研究[J]. 地球化学,2011,40(6):577-587.
[22] 张水清,林杉,郭斗斗,等. 长期施肥下潮土全氮、碱解氮含量与氮素投入水平关系[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7,6(4):23-29.
[23] 蔡露明,华明,许伟伟,等. 江苏金坛西部农用地土壤中磷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地质学刊,2020,44(1/2):198-203.
[24] 耿玉辉, 曹国军, 叶青, 等. 磷肥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速效磷及春玉米磷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4(4): 470-474.
[25] 王珍,李久生,栗岩峰,等. 磷肥施入方式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及玉米生长的影响[J].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8,36(10):1023-1028.
[26] 黄森. 贵州地区富硒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J]. 云南化工,2018,45(7):147-148.
[27] 沈云飞. 贵州省西秀区耕地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 贵州地质,2020,37(4):526-531.
[28] 刘永贤,陈锦平,潘丽萍,等. 浔郁平原富硒土壤成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土壤,2018,50(6):1139-1144.
[29] 谢薇,杨耀栋,侯佳渝. 天津市蓟州区富硒土壤成因与土壤硒来源研究[J]. 物探与化探,2019,43(6):1373-1381.
[30] 乔胜英,李望成,何方,等. 漳州市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控制因素[J]. 地球化学,2005,34(6):535-642.
[31] 宋泽峰,栾文楼,崔邢涛,等. 冀东平原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分析[J]. 中国地质,2010,37(5):1530-1538.
[32] 郑强,许强,杨建图. 陕西吴起县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评价及污染源浅析[J]. 陕西地质,2020,38(2):95-100.
[33] 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168—2018)[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018.
[34] 马瑛,刘庆宇,邱瑜,等. 青海西宁及周缘地区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9,41(4):554-562.
[35] 侯佳渝,杨耀栋,谢薇,等. 天津市西郊富硒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分析[J]. 现代地质,2020,34(3):618-625.
[36] 骆东奇,白洁,谢德体. 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和方法[J]. 土壤与环境,2002,11(2):202-205.
[37] 高瑞凤,王政,孙宁波,等. 青岛市茶园土壤肥力及环境质量现状分析[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1):43-47.
[38] 钱翌,张玮,储衍洋. 青岛市表面土壤Cu的形态分布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3(1):14-16.
[39] 刘霈珈,吴克宁,赵华甫. 基于耕地综合质量的基本农田布局优化:以河南省温县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2015,29(2):54-59.
[40] 侯现慧,王占岐,杨俊,等. 基于产能核算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县域基本农田布局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16,30(1):89-96.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 1032—2011)[S].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 2011.
[42] 叶必雄,刘圆,虞江萍. 畜禽粪便农用区土壤:小麦系统中重金属[J]. 地理研究,2013,32(4):645-652.
[43] 陈兴仁,周俊. 安徽江淮地区土壤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J]. 安徽地质,2012,22(2):12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