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融合处理技术在涠西复杂断裂地区的应用

周静毅, 李振伟, 潘新朋, 吴春红, 徐翠娥. 地震融合处理技术在涠西复杂断裂地区的应用[J]. 海洋地质前沿, 2022, 38(8): 86-94. doi: 10.16028/j.1009-2722.2021.130
引用本文: 周静毅, 李振伟, 潘新朋, 吴春红, 徐翠娥. 地震融合处理技术在涠西复杂断裂地区的应用[J]. 海洋地质前沿, 2022, 38(8): 86-94. doi: 10.16028/j.1009-2722.2021.130
ZHOU Jingyi, LI Zhenwei, PAN Xinpeng, WU Chunhong, XU Cuie. Application of seismic fus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Weixi complex fault area[J]. Marine Geology Frontiers, 2022, 38(8): 86-94. doi: 10.16028/j.1009-2722.2021.130
Citation: ZHOU Jingyi, LI Zhenwei, PAN Xinpeng, WU Chunhong, XU Cuie. Application of seismic fus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Weixi complex fault area[J]. Marine Geology Frontiers, 2022, 38(8): 86-94. doi: 10.16028/j.1009-2722.2021.130

地震融合处理技术在涠西复杂断裂地区的应用

  • 基金项目: 中国石化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科技项目“涠西区块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主控因素”(KJC-2016-1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周静毅(1980—),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油气勘探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zhoujingyi.shhy@sinopec.com
  • 中图分类号: P744.4;P631.4

Application of seismic fus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Weixi complex fault area

  • 涠西探区经历了始新世到渐新世应力的转变,工区内断裂复杂。受断层和地层破碎等因素的影响,现有的地震资料普遍存在同相轴的接触关系模糊、断层不够清晰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断层成像精度,明确断层组合关系,精细落实构造圈闭,对2套不同年代采集的2个方位的地震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实现多方位地震信息的有效融合,增加地震照明方向,改善拓宽频带范围、道集覆盖次数及速度分析精度及多次波压制及陡倾角成像效果。通过方位融合处理重点解决小断层准确归位问题,信噪比、分辨率、频带宽度以及保幅性得到提高;断面清晰、断层组合关系清楚,断裂成像质量明显改善。通过不同方位资料的融合处理,为涠西地区的下部勘探部署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 加载中
  • 图 1  涠西探区构造背景、位置及测线

    Figure 1. 

    图 2  原始单炮存在不同类型干扰波

    Figure 2. 

    图 3  原始资料分析

    Figure 3. 

    图 4  原始单炮对比

    Figure 4. 

    图 5  地震剖面对比

    Figure 5. 

    图 6  去鬼波前后单炮对比

    Figure 6. 

    图 7  去鬼波前后单次剖面对比

    Figure 7. 

    图 8  去鬼波前后叠加剖面频谱分析

    Figure 8. 

    图 9  融合处理技术流程

    Figure 9. 

    图 10  方位叠加剖面对比

    Figure 10. 

    图 13  融合处理前后道集和速度谱对比

    Figure 13. 

    图 14  多次波压制及陡倾角成像效果对比

    Figure 14. 

    图 11  融合处理前后方位角对比

    Figure 11. 

    图 12  融合处理前后数据频谱对比

    Figure 12. 

    图 15  相干属性切片对比

    Figure 15. 

    表 1  不同年度采集参数对比

    Table 1.  Comparison of acquisition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years

    采集时间2005年2016年
    电缆长度/m4 0506 000
    记录道数324*2480*8
    电缆沉放深度/m76
    道间距/m12.512.5
    采样间隔/ms21
    记录长度/ms5 0005 120
    采集方向150.5°/330.5°0°/180°
    震源容量/cuin2 2504 350
    震源压力/psi2 000 psi2 000
    炮间距/m2525 (双源)
    覆盖次数40.580
    下载: 导出CSV
  • [1]

    吴尧, 王志亮, 贾金煜. 地震融合处理技术在渤中地区的应用. 工艺技术[J]. 2020, 40(3): 239-240.

    [2]

    石文武,黄荣善,王冬娜,等. 地震资料的高保真融合处理技术在冀东油田南堡地区的应用[J]. 海相油气地质,2015,20(2):63-71.

    [3]

    周静毅,张大海,黄建军,等. 涠西探区海中三维非构造圈闭识别[J]. 海洋石油,2015,35(4):8-12.

    [4]

    王喜双,曾忠,易维启,等. 中国石油集团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45(5):768-777.

    [5]

    邓勇,彭海龙,裴健翔,等. 海上地震资料子波提取鬼波压制技术[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20,35(1):281-286.

    [6]

    胡天跃. 地震资料叠前去噪技术的现状与未来[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17(2):218-223.

    [7]

    张军华,吕宁,田连玉,等. 地震资料去噪方法、技术综合评述[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4):1083-1091.

    [8]

    龚洪林,吴杰,姚清洲. 塔中东部复杂区多域多方法联合去噪[J]. 新疆石油天然气,2021,17(1):1-4.

    [9]

    顾元,文鹏飞,张宝金. 水平缆地震数据的鬼波压制方法及其应用[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32(4):1764-1772.

    [10]

    冯全雄,王彦春,李三福,等. τ-p域水体模型驱动压制浅水区水层多次波[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5,50(1):41-47.

    [11]

    张振波,罗伟. 拖缆宽方位与双方位效果分析[J]. 海洋地质前沿,2021,37(3):66-73.

    [12]

    刘依谋,印兴耀,张三元,等. 宽方位地震勘探技术新进展[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49(3):596-610.

  • 加载中

(15)

(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67
  • PDF下载数:  183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21-04-29
录用日期:  2022-06-20
刊出日期:  2022-08-01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