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朐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

李巨芬, 李伟, 冯庆达, 吕琳, 马雪梅. 山东临朐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0, 47(1): 28-36. do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1809139
引用本文: 李巨芬, 李伟, 冯庆达, 吕琳, 马雪梅. 山东临朐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0, 47(1): 28-36. do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1809139

山东临朐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李巨芬 ;  李伟 ;  冯庆达 ;  吕琳 ;  马雪梅
    Corresponding authors:
  • 地质构造,特别是新构造对基岩地下水的赋存、分布规律起着控制作用,也是找水定井的关键。在临朐盆地水文地质调查及钻探成果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解析区域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表现形式,选取部分典型实例,从地下水类型空间分布特征、侧向补给径流条件、赋存空间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新构造运动对盆地地下水的控制作用,并归纳了研究区在新构造运动控制下发育的典型蓄水构造类型。得出结论:(1)临朐盆地地质背景条件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且具有多期性和多方向性活动特征,形成了盆地现代地貌格局和地质结构,从而控制了不同类型地下水的空间分布;(2)在新构造运动控制下,盆地西部、南部抬升,岩溶发育,成为地下水直接补给区,侧向径流补给构成盆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3)受构造活动强度、岩性结构和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影响,五井断裂两侧碳酸盐岩裸露区为地下岩溶强径流带,岩石透水而不富水;五井—冶源段为地下岩溶强富水区;冶源水库以北、石佛堂—临朐断裂以东至盆地东部边界,为非可溶性层状岩类弱富水区;盆地东边界双山-李家庄断裂沿线为新生代玄武岩孔洞裂隙及古风化壳裂隙水较富水区;(4)临朐盆地发育4种典型蓄水构造类型,即,断裂带型、接触带型、水平层型、复合型等,其中,断裂带型蓄水构造为盆地主要蓄水构造类型,也成为研究区找水打井的主要目标。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17
  • PDF下载数:  17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2020-02-1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