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城县地下水资源构成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霍世璐, 王文科, 段磊, 李瑛, 张琛, 刘明明, 曾磊. 霍城县地下水资源构成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0, 47(2): 51-59. do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1910026
引用本文: 霍世璐, 王文科, 段磊, 李瑛, 张琛, 刘明明, 曾磊. 霍城县地下水资源构成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0, 47(2): 51-59. do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1910026
HUOShilu, . An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composition and driving force in Huocheng county[J]. 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 2020, 47(2): 51-59. do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1910026
Citation: HUOShilu, . An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composition and driving force in Huocheng county[J]. 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 2020, 47(2): 51-59. do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1910026

霍城县地下水资源构成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3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603243;41230314)

详细信息

An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composition and driving force in Huocheng county

More Information
  • 地下水资源构成变化及驱动力分析研究对于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规划及城市资源的管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前人对新疆伊犁霍城县的研究多为当年水资源量,未涉及水资源构成变化的讨论。文章采用地下水均衡、数理统计及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霍城县近30年地下水资源构成变化及驱动力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4年霍城县地下水资源总体呈下降趋势,1985—1990年间为正均衡,2000—2014年演变为负均衡。同时地下水资源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水均衡法得到河道和渠系入渗补给显著减少,田间入渗补给量持续增加,泉水排泄量减少22.85%,人工开采量增加15.2%;从因子分析法对比出1985—2000年较2000—2014年,水资源构成项中的主要成分与水资源总量的正负相关性发生了改变。泉水排泄量、河道入渗量、水库入渗量与水资源总量的相关性由负相关变为正相关,田间入渗补给及人工开采由正相关变为负相关;水均衡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地下水资源构成变化分析结果呈现较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构成产生深刻影响,是造成霍城县地下水资源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其中灌溉面积不断增大的同时,改进灌溉方式提升灌溉水利用系数,使得田间入渗量增加速度较为平缓。人工开采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造成泉水资源量呈阶段性衰减,同时研究区地下水位重新分布,灌溉面积及灌水总量增大,使得蒸发量增大。故而针对各驱动力提出相应节水措施对指导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71
  • PDF下载数:  24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9-10-15
修回日期:  2019-12-10
刊出日期:  2020-04-1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