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新近系馆陶组砂岩热储回灌能力评价分析

李珊, 孙晓林, 杨宝美, 高新智. 2023. 天津市新近系馆陶组砂岩热储回灌能力评价分析[J]. 华北地质, 46(2): 38-44. doi: 10.19948/j.12-1471/P.2023.02.06
引用本文: 李珊, 孙晓林, 杨宝美, 高新智. 2023. 天津市新近系馆陶组砂岩热储回灌能力评价分析[J]. 华北地质, 46(2): 38-44. doi: 10.19948/j.12-1471/P.2023.02.06
LI Shan, SUN Xiaolin, YANG Baomei, GAO Xinzhi. 2023.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heat reservoir reinjection ability of Neogene Guantao formation in Tianjin. North China Geology, 46(2): 38-44. doi: 10.19948/j.12-1471/P.2023.02.06
Citation: LI Shan, SUN Xiaolin, YANG Baomei, GAO Xinzhi. 2023.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heat reservoir reinjection ability of Neogene Guantao formation in Tianjin. North China Geology, 46(2): 38-44. doi: 10.19948/j.12-1471/P.2023.02.06

天津市新近系馆陶组砂岩热储回灌能力评价分析

  •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砂岩储层水-热-化动态监测与模拟方法(2019YFB150420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珊(1985-),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地热回灌等研究,E-mail:49751819@qq.com;
    通讯作者: 孙晓林(1985-),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地热资源评价等研究,E-mail:93049482@qq.com
  • 中图分类号: P314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heat reservoir reinjection ability of Neogene Guantao formation in Tianjin

More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SUN Xiaolin
  • 天津市馆陶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武清区和滨海新区,经过多年开发利用,馆陶组热储层水位持续下降。为了减缓地下水位下降趋势,近年来持续增大馆陶组热储回灌,但在实际回灌过程中,发现不同地区的回灌能力差别很大,根据已有数据表明,馆陶组热储层单位回灌量大小顺序依次为塘沽凹陷> 板桥凹陷> 大城凸起> 武清凹陷。本文通过水岩试验数据分析得出,馆陶组热储层砂岩胶结度越大,越不利于储层的回灌,泥质含量直接影响砂岩3D 孔隙度,进而影响热储层的回灌能力,依据测井试验得到的表观孔隙率来判断砂岩的渗透性是不准确的。通过对热储层水化学特征、下伏地层岩性、径流条件的研究,提高了馆陶组地热资源开发保护的认识。
  • 加载中
  • [1]

    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天津市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205-230.

    [2]

    殷肖肖,闫佳贤,李虎,等.2021年度天津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动态监测报告[R].天津: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2021.

    [3]

    殷肖肖,赵苏民,蔡芸,等.近三十年天津市地热大规模开发热储动态特征研究[J/OL].地质学报:1-17.

    [4]

    高新智,赵艳婷,杨宝美,等.天津市孔隙型砂岩热储垂直向对比回灌参数研究[R].天津: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

    [5]

    赵苏民,孙宝成,马忠平,等.天津地区孔隙型回灌井井身结构与完井技术[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6.

    [6]

    鲍卫和.天津地区新近系回灌井成井工艺研究[R].天津市帅源科技有限公司,2008.

    [7]

    陈莹,王攀科,吴烨等.河南兰考地区地热回灌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钻探工程,2022,49(06):146-152.

    [8]

    林建旺,赵苏民.天津地区馆陶组热储回灌量衰减原因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37(05):133-136.

    [9]

    宗振海,王平,王冰,等.稳态测温方法在天津地热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8,41(03):228-231.

    [10]

    张平平.山东省孔隙热储地热回灌堵塞机理研究[R].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2019.

    [11]

    林黎,王连成,赵苏民,等.天津地区孔隙型热储层地热流体回灌影响因素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06):125-128.

    [12]

    王光辉,赵娜,唐永香,等.孔隙型地热资源回灌模式研究-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4,37(02):155-160.

    [13]

    杨吉龙,汪大明,牛文超,等.天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及存在问题[J].华北地质,2022,45(03):1-6.

    [14]

    田树信,翟子梅.天津市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

    [15]

    赵苏民,孙宝成,林黎.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勘查开发与利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3.

    [16]

    高新智.天津市孔隙型砂岩热储回灌能力评价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17]

    薛禹群.地下水动力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18]

    沈健.天津市东丽湖地表水热储回灌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19]

    宋美钰,刘杰.天津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及同位素分析[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8,41(02):138-144.

    [20]

    王华军,于萌,赵苏民,等.新近系地热钻孔砂岩孔隙微观分析及渗透特性对比[J].太阳能学报,2019,40(06):1790-1796.

    [21]

    王瑞飞,何润华,苏道敏,等.深层砂岩油藏储层孔喉特征参数及预测模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31(05):2160-2165.

    [22]

    孙宝成,曾梅香,林黎,等.天津地热对井回灌系统中的同位素示踪技术[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5,(03):187-192.

    [23]

    张芬娜,贾志,李虎,等.天津塘沽地区馆陶组地热流体演变特征研究[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6,39(02):149-152.

    [24]

    靳宝珍,杨永江,李俊峰,等.天津静海县史家庄一带馆陶组地热流体质量及实用性[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7,(03):219-223.

    [25]

    阮传侠.天津地区雾迷山组热储地热回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26]

    江国胜,赵苏民,李虎,等.天津市奥陶系热储赋水规律研究[R].天津: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2015:9-12.

    [27]

    庞菊梅,庞忠和,孔彦龙,等.岩溶热储井间连通性的示踪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 年度(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

    [28]

    王连成.天津市新近系馆陶组地热流体回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29]

    周鑫.沉积盆地孔隙型地下热水回灌堵塞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

    [30]

    申小龙,李浩,王伟,等.关中西部眉县城区地热井回灌试验Q-p 曲线方程探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22,50(06):165-17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
  • PDF下载数:  3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23-01-03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