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白垩系泥岩矿物成分、工程破坏特性及应对措施研究

李鹏, 高雪莲. 2023. 胶东白垩系泥岩矿物成分、工程破坏特性及应对措施研究[J]. 华北地质, 46(2): 79-88. doi: 10.19948/j.12-1471/P.2023.02.11
引用本文: 李鹏, 高雪莲. 2023. 胶东白垩系泥岩矿物成分、工程破坏特性及应对措施研究[J]. 华北地质, 46(2): 79-88. doi: 10.19948/j.12-1471/P.2023.02.11
LI Peng, GAO Xuelian. 2023. Research on mineral composition, engineering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ponse measures of Cretaceous mudstones in Jiaodong. North China Geology, 46(2): 79-88. doi: 10.19948/j.12-1471/P.2023.02.11
Citation: LI Peng, GAO Xuelian. 2023. Research on mineral composition, engineering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ponse measures of Cretaceous mudstones in Jiaodong. North China Geology, 46(2): 79-88. doi: 10.19948/j.12-1471/P.2023.02.11

胶东白垩系泥岩矿物成分、工程破坏特性及应对措施研究

  • 基金项目: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开发计划重点课题(TSY2023RD0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鹏(1982-),男,硕士,高级工程师,毕业于长安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E-mail:86148595@qq.com
  • 中图分类号: TU45;P642

Research on mineral composition, engineering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ponse measures of Cretaceous mudstones in Jiaodong

  • 在我国胶东地区广泛分布的白垩系上统王氏群泥岩,属于极软岩,一般具膨胀特性。该地层吸水、失水后,产生涨缩现象,对建设工程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对该泥岩进行矿物成分分析、崩解机制分析和膨胀特性试验指标研究,基本掌握了该地层的工程破坏基本特征,并通过各项试验指标提出了针对该地层的工程应对措施方案,可达到避免或者减小该地层对工程建设和运营造成的安全隐患。本文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同类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借鉴意义。
  • 加载中
  • [1]

    《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工程地质手册[M].第5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

    [2]

    李志鹏.胶东白垩系泥岩崩解特性试验研究[J].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2020,35(04):50-54.

    [3]

    左文贵.湖南白垩系、第三系红层工程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S].

    [5]

    朱珍德,邢福东,刘汉龙,等.红砂岩膨胀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04):596-600.

    [6]

    刘长武,陆士良.泥岩遇水崩解软化机理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0,21(1):28-31.

    [7]

    樊金平.胶东白垩系泥岩干湿循环抗剪强度试验研究[J].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2020,35(06):23-28.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S].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年版)[S].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核电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1041-2014)[S].

    [11]

    陈树旺,郑月娟,张健,等.大兴安岭南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及沉积环境演化[J].中国地质,2020,47(03):821-838.

    [12]

    阴江宁,丁建华,陈炳翰,等.中国高岭土矿成矿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评价[J].中国地质,2022,49(01):121-134.

    [13]

    李俊建,彭翼,张彤,等.华北地区成矿单元划分[J].华北地质,2021,44(03):04-24.

    [14]

    王云龙,郭海朋,臧西胜,等.沧州典型地面沉降区土体压缩与固结特征研究[J].华北地质,2020,34(03):246-278.

    [15]

    李志丹,谢瑜,李俊建,等.华北地区锂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概要[J].华北地质,2021,44(03):41-48.

    [16]

    柴肇云,张亚涛,张学尧.泥岩耐崩解性与矿物组成相关性的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5,40(5):1188-1193.

    [17]

    梁冰,李若尘,姜利国,等.沉积岩矿物组成对其耐崩解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8,46(5):27-32.

    [18]

    许天祥,李元松,肖尊群,等.某高速公路路基红色泥岩微观结构试验研究[J].路基工程,2017,(6):85-89.

    [19]

    杨建林,王来贵,李喜林,等.遇水-风干循环作用下泥岩断裂的微观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2):606-612.

    [20]

    杨建林,王来贵,李喜林,等.水作用下泥岩崩解过程与微观机理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4,25(1):67-70.

    [21]

    王浪,邓辉,邓通海,等.泥岩耐崩解性和颗粒粒径相关性的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7,34(8):120-124.

    [22]

    余宏明,胡艳欣,张纯根.三峡库区巴东地区紫红色泥岩的崩解特性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2,21(4):77-80.

    [23]

    陈爽.三峡水库运行期消落带强风化泥岩崩解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24]

    胡瑞林,殷跃平.三峡库区紫红色泥岩的崩解特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4,(12):61-64.

    [25]

    王亚坤,张文慧,陈涛,等.干湿循环效应对风化泥岩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J].公路工程,2013,38(2):94-98.

    [26]

    申培武,唐辉明,汪丁建,等.巴东组紫红色泥岩干湿循环崩解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7,38(7):1990-1998.

    [27]

    邱珍锋,杨洋,伍应华,等.弱风化泥岩崩解特性试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2):266-269.

    [28]

    曲永新,徐晓岚,时梦熊,等.泥质岩的工程分类和膨胀势的快速预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8,(05):14-16,13.

    [29]

    王小军.膨胀岩的判别与分类和隧道工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5,(02):44-48.

    [30]

    何山,朱珍德,王思敬.膨胀岩的判别与分类方法探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6,26(4):62-64.

    [31]

    徐颖,何孔翔,张凤翔.膨胀岩判别方法的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4):446-449.

    [32]

    霍涛.易崩解岩石膨胀性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20,(03):5-9.

    [33]

    朱训国,杨庆.膨胀岩的判别与分类标准[J].岩土力学,2009,30(s2):174-177.

    [34]

    颜文,周丰峻,郑明新,等.长衡段软岩水理特性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2):15-17.

    [35]

    梅海清.风化泥岩开挖料填筑公路路基的试验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11.

    [36]

    王浪,邓辉,邓通海,等.软岩耐崩解和室内浸水崩鳃试验方法差异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17(7):106-111.

    [37]

    曾志雄,孔令伟,田海,等.膨胀岩崩解特性的干湿循环效应与粒度熵表征[J].岩土力学,2017,38(07):1983-1989.

    [38]

    姚远.利用CT 扫描研究干湿循环泥岩软化过程[J].工程勘察,2014,42(06):12-15.

    [39]

    何叶.干湿循环泥岩强度折减规律与损伤分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6(03):25-28.

    [40]

    朱效嘉.软岩的水理性质[J].矿业科学技术,1996(3/4):46-50.

    [41]

    卢海峰.巴东组软岩边坡岩体工程特性及破坏机理研究[D].武汉: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

    [42]

    程强,周德培,封志军.典型红层软岩软弱夹层剪切蠕变性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增刊1):3176-318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
  • PDF下载数:  2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23-01-17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