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on Silicon Isotope Tracing for Silica Mineralization in Plants
-
摘要: 项目首次对田地生长的水稻与竹子和室内栽培水稻中氧化硅的含量、形态、分布及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水稻中的氧化硅含量有由根到茎、叶、稻壳逐渐增高的趋势,但在米粒中含量急剧降低.竹子中的氧化硅含量也显由杆到枝、叶逐渐增高的趋势.在竹子和水稻的根部,氧化硅都集中在内皮层;而在其地上部分(竿、枝、叶、壳),氧化硅主要出现于外皮层.在单株水稻和竹子中都发现不同器官间存在显著的、系统的硅同位素分馏.水稻的δ30Si显示有由根到茎降低,而后向叶、壳和米逐渐增高的趋势.竹子的δ30Si也显由根到竿降低,而后向枝、叶增高的趋势.这种硅同位素变化可能是由植株内体液中的溶解硅在竿、枝、叶、壳相继沉淀出氧化硅时,产生瑞利过程的硅同位素分馏的结果.研究得出竹子和水稻中溶解硅与沉淀硅间的硅同位素分馏系数分别为0.9981和0.9996.研究发现水稻根和竹根从土壤溶液中吸取硅时,也存在硅同位素动力分馏.竹子与水稻吸收硅与土壤可溶硅之间的硅同位素分馏系数分别为0.9988和0.9989.研究得出:1)水稻与竹子由外界吸收的含硅化合物主要为正硅酸;2)被动吸收是其吸收硅的重要形式;3)蒸发作用是硅在这些植物中迁移和沉淀的主要机制.研究结果为理解植物中硅吸收、搬运和沉淀硅的方式与机制和探讨植物在硅、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的作用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4
- PDF下载数: 87
- 施引文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