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地区扎喜科岩体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研究

李洁, 陈文, 雍拥, 陈岳龙, 孙敬博, 张彦, 刘新宇, 杨莉. 青海玉树地区扎喜科岩体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研究[J]. 地球学报, 2012, (5): 773-786. doi: 10.3975/cagsb.2012.05.08
引用本文: 李洁, 陈文, 雍拥, 陈岳龙, 孙敬博, 张彦, 刘新宇, 杨莉. 青海玉树地区扎喜科岩体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研究[J]. 地球学报, 2012, (5): 773-786. doi: 10.3975/cagsb.2012.05.08

青海玉树地区扎喜科岩体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研究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P588.122%P597%P595

  • 青海玉树地区的扎喜科石英闪长岩体出露于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西段.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的轻稀土富集,(La/Yb)N为2.56~4.37, 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 K*在4.18~4.89范围内, RbN/YbN比值范围在9.77~12.09间,这些特点均显示了岛弧岩浆岩的特征;运用Maniar主量元素判别法判定其为IAG型花岗岩(造山型花岗岩类),形成于板块俯冲阶段,在Pearce的构造判别图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通过对其进行角闪石40Ar/39Ar测年得到(222.3±1.7) Ma的年龄数据,代表其侵位时代,是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年代学研究结果可以初步确定,至晚三叠世,即约222 Ma,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在沿扎喜科岩体处仍处于岛弧环境,板块俯冲作用仍在继续.这一结果对古特提斯末期的演化历史给予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的限制.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657
  • PDF下载数:  2174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2012-10-01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