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mposition, Age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Lajishan Ophiolitc Mélange
-
摘要: 祁连造山带是原特提斯洋闭合过程中, 阿拉善和柴达木地块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拼合的产物.它是由蛇绿岩残片、海山、岛弧、弧前/弧后盆地等多个构造单元构成的典型增生型造山带, 表现出在多个元古代微陆块周围分布有蛇绿岩和岛弧火山岩的特征.蛇绿混杂带广泛分布于北祁连和南祁连中, 在南祁连主要出露寒武纪玄武岩、安山岩、辉长岩、超基性堆晶岩、硅质岩、灰岩、砂岩和少量地幔橄榄岩, 呈现出蛇绿混杂带的典型特征, 其中拉脊山蛇绿混杂带是该蛇绿混杂带的最大组成部分.因此,拉脊山蛇绿混杂带的来源和形成构造背景对研究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构造的复杂性以及系统的野外和岩石学方面研究的缺乏, 拉脊山蛇绿混杂带的岩石组合、同位素年龄和构造背景仍然不清楚, 从而严重制约了区域构造演化的认识.例如, 前人根据灰岩中三叶虫化石将拉脊山地区火山-沉积岩系划归于寒武纪, 然而其它岩石单元的同位素年龄和来源信息相对缺乏, 而且灰岩究竟是本地岩块还是老的异地岩块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表明寒武纪玄武岩具有 MORB、WPB 或者 OIB 的特征, 且部分玄武岩具有岛弧亲缘性.因此, 大陆裂谷、弧后盆地、多阶段抬升构造窗或俯冲-增生杂岩等模式相继被提出.这些分歧严重影响了我们对祁连造山带和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认识.究其根本原因, 是由于缺乏将蛇绿岩和岛弧形成视为沟-弧-盆体系演化过程中一个具有成因联系的有机体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
Key words:
- Lajishan /
- mélange /
- SSZ ophiolite /
-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
- tectonic evolution
-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20
- PDF下载数: 38
- 施引文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