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办
地质出版社出版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河西地区生态修复分区

黄卓, 孙建国, 冯春月, 徐鹏, 杨浩, 侯文兵. 2023.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河西地区生态修复分区. 自然资源遥感, 35(4): 236-243. doi: 10.6046/zrzyyg.2022279
引用本文: 黄卓, 孙建国, 冯春月, 徐鹏, 杨浩, 侯文兵. 2023.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河西地区生态修复分区. 自然资源遥感, 35(4): 236-243. doi: 10.6046/zrzyyg.2022279
HUANG Zhuo, SUN Jianguo, FENG Chunyue, XU Peng, YANG Hao, HOU Wenbing. 2023. ES change-base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zoning for the Hexi region. Remote Sensing for Natural Resources, 35(4): 236-243. doi: 10.6046/zrzyyg.2022279
Citation: HUANG Zhuo, SUN Jianguo, FENG Chunyue, XU Peng, YANG Hao, HOU Wenbing. 2023. ES change-base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zoning for the Hexi region. Remote Sensing for Natural Resources, 35(4): 236-243. doi: 10.6046/zrzyyg.2022279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河西地区生态修复分区

  • 基金项目: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甘肃省地表覆盖变化自动监测关键技术”(20YF3GA013)

    兰州交通大学优秀平台(20180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黄卓(1997-),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分类和生态遥感应用。Email: 1004094799@qq.com
    通讯作者: 孙建国(1974-),男,博士(博士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遥感与GIS应用。Email: sunjguo@mail.lzjtu.cn
  • 中图分类号: TP79

ES change-base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zoning for the Hexi region

More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SUN Jianguo
  • 生态修复分区是有效开展生态修复的必要前提,基于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ES)的分区是当前生态修复分区的热点方法。已有研究大多仅考虑ES现状而忽略其变化,无法反映生态修复的潜力和方向。该文提出一种基于ES变化的生态修复二级分区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甘肃省河西地区。首先,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分类Landsat影像获得2期(2005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2期ES分项价值和总价值; 然后,对ES总价值变化进行聚类和异常值分析,构建生态修复一级分区(优先修复区PrR、重要修复区ImR、潜在修复区PoR、重要保护区ImP和优先保护区PrP); 最后,利用ES分项价值变化的组合特征构建二级分区。结果表明: ①一级分区各类占比分别为PrR 0.9%,ImR 7.2%,PoR 78.0%,ImP 13.0%和PrP 0.9%,PoR大部分位于河西地区的戈壁荒漠,PrR与PrP零散分布在祁连山与山前草地的过渡带,ImR与ImP聚集在祁连山山地、走廊平原以及北山山地,ImR与ImP的修复与保护潜力更大,且生态修复潜力有限,保护较修复更为迫切; ②二级分区共有10类修复二级区和6类保护二级区,ImR和ImP的二级分区均以分项服务协同变化为主,河西地区生态修复与保护均应关注ES的综合提升。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9
  • PDF下载数:  5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22-07-05
修回日期:  2022-11-01
刊出日期:  2023-12-21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