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functional zoning-based study of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egetation fractional cover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
摘要: 基于1985—2020年Landsat数据估算8期京津冀年度植被覆盖度(vegetation fractional cover,VFC),采用Se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全面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4大功能分区(4区)VFC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从静态和动态多角度探究气候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多重影响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区域VFC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①1985—2020年,京津冀植被覆盖情况整体较好,其中南部功能拓展区(南部)>西北部生态涵养区(西北部)>中部核心功能区(中部)>东部滨海发展区(东部)。②1985—2020年,京津冀VFC总体以0.097%/10 a的增速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空间演变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其中改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燕山-大马群山-太行山,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东部和南部各市县建成区及周边地区。③单因子层面,“4区”VFC空间分异的主次控因子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解释能力均较强; 影响因素层面,中部和南部VFC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人为因素,东部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西北部为气候因素和自然因素。④土地利用类型在各年份对“4区”VFC的解释能力均较强,且总体呈增加的趋势; 土壤类型在东部和西北部q值均较大,但在西北部呈下降的趋势; 次控因子在不同分区的年际解释能力不同。⑤影响因子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强作用,不存在相互独立或减弱的现象,且气象因子是最主要的交互对象。
-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5
- PDF下载数: 63
- 施引文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