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乌蒙山毕节市七星关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陈武, 李瑞敏, 殷志强, 唐佐其, 谯文浪, 谯常, 付勇, 刘凌云, 孟晖. 贵州乌蒙山毕节市七星关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J]. 地质通报, 2020, 39(1): 114-123.
引用本文: 陈武, 李瑞敏, 殷志强, 唐佐其, 谯文浪, 谯常, 付勇, 刘凌云, 孟晖. 贵州乌蒙山毕节市七星关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J]. 地质通报, 2020, 39(1): 114-123.
CHEN Wu, LI Ruimin, YIN Zhiqiang, TANG Zuoqi, QIAO Wenlang, QIAO Chang, FU Yong, LIU Lingyun, MENG Hui. A study of evalu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of Qixingguan District in Bijie City, Wumeng Mountain, Guizhou Province[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20, 39(1): 114-123.
Citation: CHEN Wu, LI Ruimin, YIN Zhiqiang, TANG Zuoqi, QIAO Wenlang, QIAO Chang, FU Yong, LIU Lingyun, MENG Hui. A study of evalu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of Qixingguan District in Bijie City, Wumeng Mountain, Guizhou Province[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20, 39(1): 114-123.

贵州乌蒙山毕节市七星关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 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全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编号:DD20160328)、《乌蒙山典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试点(编号:12120115051401)》和贵州省地矿局科研项目《威宁草海一带生态地质调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编号:黔地矿科合[2019]25号)、贵州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毕节市白甫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陈武(1983-), 男, 在读博士生, 高级工程师, 从事资源环境调查与研究工作。E-mail:272116232@qq.com
    通讯作者: 李瑞敏(1964-), 女, 博士, 教授级高工, 从事环境地质研究。E-mail:lirm@cigem.cn
  • 中图分类号: X24;P628

A study of evalu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of Qixingguan District in Bijie City, Wumeng Mountain, Guizhou Province

More Information
  • 西南岩溶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敏感区,生态地质环境较脆弱,在该类地区探索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乌蒙山集中连片扶贫区中的毕节市七星关区为评价试点,查明了区域地质资源环境现状,探索构建了适用于乌蒙山典型地区的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发现:①七星关区地质资源承载能力总体较强,但空间分布不均;②该地区水土环境承载能力总体较高,但七星关区城区、鸭池镇、清水铺镇等局部地区存在一定的水土环境污染,导致水土环境承载能力较低;③区域地质安全承载能力以中等-较强为主,城区近郊的朱昌和小项地区地质安全承载能力强,是进行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的有利地区。评价结果可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及"三区三线"划定提供地质依据。

  • 加载中
  • 图 1  七星关区交通位置及煤矿资源分布

    Figure 1. 

    图 2  七星关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Figure 2. 

    图 3  七星关区地质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图

    Figure 3. 

    图 4  七星关区水土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

    Figure 4. 

    图 5  七星关区地质安全承载能力评价图

    Figure 5. 

    表 1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1.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评价要素 评价因子 评价指标
    本底评价 状态评价
    地质资源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模数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地下水开采程度
    地下水供水比重
    优势矿种(煤矿) 资源可利用量占比
    保有资源储量
    矿业开发指数
    水土环境 浅层地下水环境 浅层地下水质量
    土壤环境 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
    地质安全 区域地壳稳定性 断裂活动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
    崩滑流灾害 崩滑流易发程度 崩滑流风险性
    岩溶塌陷 岩溶塌陷易发程度、岩溶发育程度 岩溶塌陷风险性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水土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等级

    Table 2.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grade table of bearing capacity of soil and water environment

    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等级 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浅层地下水质量 1 较大 中等
    2 较大 较大 中等 中等
    3 较大 中等 中等 较小 较小
    4 中等 中等 较小 较小
    5 较小 较小
    下载: 导出CSV
  • [1]

    张红.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述评[J].理论学刊, 2007, 17(10) :80-83.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llxk200710019

    [2]

    王建华, 姜大川, 肖伟华, 等.水资源承载力理论基础探析:定义内涵与科学问题[J].水利学刊, 2017, 48(12) :1399-140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lxb201712002

    [3]

    温亮, 游珍, 林裕梅, 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以宁国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38(3) :1-6.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gnyzyyqh201703001

    [4]

    魏景明.黑龙江矿产资源承载力竞争力及可持续力分析[J].中国矿业, 2006, 15(11) :102-10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ky200611032

    [5]

    赵东升, 郭彩贇, 郑度, 等.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 2019, 39(2) :399-410.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tryhj200605044

    [6]

    刘年磊, 卢亚灵, 蒋洪强, 等.基于环境质量标准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3) :296-305.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lkxjz201703004

    [7]

    李华姣, 安海忠.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模型和评价方法综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3, 8:65-6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dzkcjj201308016

    [8]

    Li R M, Yin Z Q, Wang Y, et al.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Review, Theory and Practice in China[J].China Geology, 2018, 1(4) :556-565. http://cn.bing.com/academic/profile?id=b0cf709071b6f6d299aa9cc095c9ae60&encoded=0&v=paper_preview&mkt=zh-cn

    [9]

    殷志强, 李瑞敏, 李小磊, 等.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中国地质, 2018, 45(6) :1103-1105.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dizhi201806003

    [10]

    李瑞敏, 鞠建华, 王轶, 等.地质环境问题的地质指标体系框架及其构建方法[J].地质通报, 2011, 30(11) :1738-1743. http://dzhtb.cgs.cn/gbc/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11111&flag=1

    [11]

    齐亚彬.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其主要问题剖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5, 5:7-11.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dzkcjj200505003

    [12]

    秦成, 王红旗, 田雅楠等.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12) :335-33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bnykx201904008

    [13]

    樊杰, 周侃, 王亚飞.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2016版)的基点和技术方法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3) :266-27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lkxjz201703001

    [14]

    樊杰, 王亚飞, 汤青, 等.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2014版)学术思路与总体技术流程[J].地理科学, 2015, 35(1) :1-10.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dlkx201501001

    [15]

    樊杰, 王亚飞, 陈东, 等.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开发结构解析[J].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11) :1336-134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lkxjz201511001

    [16]

    黄敬军, 姜素, 张丽, 等.城市规划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徐州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11) :204-20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RZ2015S2049.htm

    [17]

    周道静, 王传胜.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城市化地区专项评价——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3) :359-366.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dlkxjz201703012

    [18]

    刘晓丽, 方创琳.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 2008, 27(5) :35-42.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lkxjz200805005

    [19]

    刘凯, 任建兰, 程钰, 等.中国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演变与驱动因素[J].城市发展研究, 2016, 23(1) :27-33.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sfzyj201601005

    [20]

    唐凯, 唐承丽, 赵婷婷, 等.基于集对分析法的长株潭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2, 29(1) :46-53.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tzykjgl201201008

    [21]

    石开国.新时期西南喀斯特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以毕节试验区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7(2) :67-71.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gzsfdxxb-shkx201002013

    [22]

    魏媛, 喻理飞, 张喆.贵州毕节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1, 39(4) :212-21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znykx201104065

    [23]

    秦如培, 张绍辉.基于生态足迹的毕节试验区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4, 31(1) :86-91.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whcsjsxyxb201401016

    [24]

    周洪, 古树忠, 姚予龙.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测算与规制——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34(1) :58-64.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gnyzyyqh201301011

    [25]

    邓琴.喀斯特地区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以毕节试验区为例[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5, 16(2) :73-7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uizjyxyxb200502027

    [26]

    卢定彪, 代传固、谯文浪等.贵州活动构造调查与稳定性评价报告[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1.

    [27]

    杨胜元, 田稼, 张建江, 等.贵州地质灾害及其危害[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9.

    毕节市七星关区统计局.毕节市七星关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

    毕节市国土资源局七星关区分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1~2015年).2012.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1: 5万毕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14.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毕节-大方城市总体规划.2011.

  • 加载中

(5)

(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96
  • PDF下载数:  11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9-04-21
修回日期:  2019-10-08
刊出日期:  2020-01-1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