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土空间自然适宜性的三类空间划分方法——以湖南省为例

曾毅, 项广鑫, 蒋星祥, 李慎鹏, 张建新. 基于国土空间自然适宜性的三类空间划分方法——以湖南省为例[J]. 地质通报, 2020, 39(1): 138-145.
引用本文: 曾毅, 项广鑫, 蒋星祥, 李慎鹏, 张建新. 基于国土空间自然适宜性的三类空间划分方法——以湖南省为例[J]. 地质通报, 2020, 39(1): 138-145.
ZENG Yi, XIANG Guangxin, JIANG Xingxiang, LI Shenpeng, ZHANG Jianxin. The method of three kinds of space division based on natural suitability of land space: A case study of Hu'nan Province[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20, 39(1): 138-145.
Citation: ZENG Yi, XIANG Guangxin, JIANG Xingxiang, LI Shenpeng, ZHANG Jianxin. The method of three kinds of space division based on natural suitability of land space: A case study of Hu'nan Province[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20, 39(1): 138-145.

基于国土空间自然适宜性的三类空间划分方法——以湖南省为例

  • 基金项目:
    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编号:2019SK210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曾毅(1972-), 男, 硕士, 高级工程师, 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研究。E-mail:1105039146@qq.com
  • 中图分类号: F301.2;P5

The method of three kinds of space division based on natural suitability of land space: A case study of Hu'nan Province

  • 为满足国土空间规划的需求,从自然条件、管理制度构建了建设用地、耕地适宜性评价的禁止性指标和限制性指标。评价中,首先定性分析区域内具体指标对农业、建设等不同功能的限制性,对生态极重要或极敏感区、水域等禁止性指标"一票否决",然后设定不同的指标等级分值、权重,进行综合打分,限制性指标以分值(0~100,分数越高,表示限制性越低,适宜性越高)和权重对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限制。结合生态重要性和敏感性评价,以GIS技术为基础,比较同一地块生态、农业、建设适宜性等级,按三者中等级最高的确定空间类型,如果适宜性等级相同,则根据地块的具体资源环境属性、土地利用现状确定空间类型,结合生态系统完整性、农业现代化需求等调整优化生态、农业、建设三类空间。以湖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划分建设开发空间20.22%,农业开发空间30.3%,生态保护空间49.48%。

  • 加载中
  • 图 1  湖南省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

    Figure 1. 

    图 2  湖南省三类空间划分结果

    Figure 2. 

    表 1  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1.  Factors of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指标 指标分类 分值 权重
    禁止性
    指标
    生态红线 生态红线范围内 0
    生态红线范围外 1
    生态保护区 生态保护区范围内 0
    生态保护区范围外 1
    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范围内 0
    基本农田范围外 1
    风景名胜
    保护区
    风景名胜保护区内 0
    风景名胜保护区外 1
    土壤环境 经评估不适合建设用地开发的 0
    经评估适合建设用地开发的 1
    水环境 经评估不适合建设用地开发的 0
    经评估适合建设用地开发的 1
    坡度 25°以上 0
    蓄滞洪区 重要蓄滞洪区 0
    地质灾害 严重采空塌陷区 0
    限制性
    指标
    坡度 15°~25° 30 0.4
    6°~15° 70
    0°~6° 100
    蓄滞洪区 一般蓄滞洪区 30 0.3
    蓄滞洪保留区 60
    非蓄滞洪区 100
    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40 0.3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60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80
    无地质灾害风险 100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农业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2.  Factors of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指标 指标分类 分值 权重
    禁止性
    指标
    生态红线 生态红线范围内 0
    生态红线范围外 1
    生态保护区 生态保护区范围内 0
    生态保护区范围外 1
    风景名胜保护区 风景名胜保护区内 0
    风景名胜保护区外 1
    土壤环境 劣于Ⅲ类土壤 0
    Ⅲ类或优于Ⅲ类土壤 1
    地表水环境 劣于Ⅴ类地表水 0
    Ⅴ类或优于Ⅴ类地表水 1
    地下水环境 劣于Ⅴ类地下水 0
    Ⅴ类或优于Ⅴ类地下水 1
    洪水位线 河流、湖泊洪水位线以下 0
    其他 1
    土层厚度 小于30 cm 0
    大于30 cm 1
    坡度 25°以上 0
    限制性
    指标
    坡度 15°~25° 20 0.1
    6°~15° 60
    2°~6° 80
    0°~2° 100
    蓄滞洪区 重要蓄滞洪区 30 0.1
    一般蓄滞洪区 50
    蓄滞洪保留区 70
    非蓄滞洪区 100
    土地利用现状 林地、水域 10 0.3
    草地、园地 20
    自然保留地 30
    其他用地 50
    建设用地 70
    其他农用地 90
    耕地 100
    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突发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60 0.05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突发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80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突发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90
    无地质灾害风险 100
    土层厚度 30~60cm 60 0.15
    60~90cm 80
    >90cm 100
    土壤质地 砾质土 30 0.2
    砂土 50
    粘土 80
    壤土 100
    地貌 峡谷、陡坡山地 10 0.1
    缓坡山地 30
    丘陵 60
    岗地、台地 90
    平原 100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

    Table 3.  Evaluation results of land space development suitability

    生态重要性 极重要 高度重要 中等重要 一般重要
    网格数 15635 20153 35376 143531
    百分比/% 7.28 9.39 16.48 66.85
    生态敏感性 极敏感 高度敏感 中度敏感 一般敏感
    网格数 199 50889 50962 112645
    百分比/% 0.09 23.70 23.74 52.47
    农业开发
    适宜性
    高适宜 中适宜 低适宜 不适宜
    网格数 74352 25254 50400 64689
    百分比/% 34.63 11.76 23.48 30.13
    建设开发
    适宜性
    高适宜 中适宜 低适宜 不适宜
    网格数 58352 41878 98652 15813
    百分比/% 27.18 19.51 45.95 7.37
    下载: 导出CSV
  • [1]

    喻忠磊, 张文新, 梁进社, 等.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9) :1107-1122.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lkxjz201509004

    [2]

    刘纪远, 匡文慧, 张增祥, 等.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 2014, 69(1) :3-1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lxb201401001

    [3]

    魏采用, 徐友宁, 严瑾, 等.基于遥感技术的宁东煤炭基地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地质通报, 2018, 37(12) :2169-2175. http://dzhtb.cgs.cn/gbc/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81206&flag=1

    [4]

    唐常春, 孙威.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J].地理学报, 2012, 67(12) :1587-1598. doi: 10.11821/xb201212001

    [5]

    何英彬, 陈佑启, 杨鹏, 等.国外基于GIS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6) :898-90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lkxjz200906010

    [6]

    钟珊, 赵小敏, 郭熙, 等.基于空间适宜性评价和人口承载力的贵溪市中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J].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5) :83-9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rzyxb201805007

    [7]

    吴艳娟, 杨艳昭, 杨玲, 等.基于"三生空间"的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以宁波市为例[J].资源科学, 2016, 38(11) :2072-2081.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ykx201611006

    [8]

    孙伟, 陈雯.市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与布局引导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3) :402-413. doi: 10.3321/j.issn:1000-3037.2009.03.004

    [9]

    刘焱序, 彭建, 韩忆楠, 等.基于OWA的低丘缓坡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J].生态学报, 2014, 34(12) :3188-3197.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stxb201412007

    [10]

    丁建中, 陈逸, 陈雯.基于生态-经济分析的泰州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J].地理科学, 2008, 28(6) :842-848. doi: 10.3969/j.issn.1000-0690.2008.06.023

    [11]

    党丽娟, 徐勇, 汤青, 等.广西西江沿岸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及空间分布[J].自然资源学报, 2014, (3) :387-397.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rzyxb201403003

    [12]

    赵晓丹, 杨雅萍, 荆文龙.基于AHP的湖南省耕地适宜性综合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 2015, 22(2) :219-223.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tbcyj201502041

    [13]

    焦利民, 刘耀林.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4, 29(6) :513-51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whchkjdxxb200406011

    [14]

    纪涛, 杜雯翠, 江河.推进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的科学分区和管治的思考[J].环境保护, 2017, 45(21) :70-71.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hjbh201721018

    [15]

    张凤荣, 赵华甫, 黄大全, 等.基于宜居城市建设的北京市农业产业空间布局[J].资源科学, 2008, 30(2) :162-16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ykx200802001

    [16]

    杨子生.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坡度因子分析——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1) :64-7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RZX201601006.htm

    [17]

    李和平, 刘劲松, 马宇钢.山地村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规划师, 2015, 31(8) :93-99. doi: 10.3969/j.issn.1006-0022.2015.08.016

    [18]

    侯传河, 沈福新.我国蓄滞洪区规划与建设的思路[J].中国水利, 2010, (20) :40-44. doi: 10.3969/j.issn.1000-1123.2010.20.013

    [19]

    金德山.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 15(4) :101-103. doi: 10.3969/j.issn.1003-8035.2004.04.022

    [20]

    关小克, 张凤荣, 郭力娜, 等.北京市耕地多目标适宜性评价及空间布局研究[J].资源科学, 2010, 32(3) :580-587.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ykx201003028

    [21]

    彭瑶, 姚小军, 陈然, 等.耕地适宜性评价在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以义乌市岩南村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 2013, 33(2) :116-119.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stbctb201302025

    环境保护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2017.

    国家环境保护局, 国家技术监督局.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199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200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2017.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2014.

  • 加载中

(2)

(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31
  • PDF下载数:  5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9-10-17
修回日期:  2019-12-05
刊出日期:  2020-01-1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