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舍勒-冲乎尔地区泥盆纪相动力学研究

牟传龙, 刘宝珺, 朱晓镇. 新疆阿舍勒-冲乎尔地区泥盆纪相动力学研究[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1996, 16(3): 30-38.
引用本文: 牟传龙, 刘宝珺, 朱晓镇. 新疆阿舍勒-冲乎尔地区泥盆纪相动力学研究[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1996, 16(3): 30-38.
Mou Chuanlong, Liu Baojun, Zhu Xiaozhen. DYNAMICS OF THE DEVONIAN FACIES IN THE ASHELE-CHONGHUR REGION,XINJIANG[J]. Sedimentary Geology and Tethyan Geology, 1996, 16(3): 30-38.
Citation: Mou Chuanlong, Liu Baojun, Zhu Xiaozhen. DYNAMICS OF THE DEVONIAN FACIES IN THE ASHELE-CHONGHUR REGION,XINJIANG[J]. Sedimentary Geology and Tethyan Geology, 1996, 16(3): 30-38.

新疆阿舍勒-冲乎尔地区泥盆纪相动力学研究

DYNAMICS OF THE DEVONIAN FACIES IN THE ASHELE-CHONGHUR REGION,XINJIANG

  • 阿舍勒-冲乎尔火山沉积盆地是一个以火山岩并伴有陆源和内源沉积物的堆积场所,即该区泥盆纪地层是以事件作用的产物为其主要成分特点。显然,对其古地理的恢复、相的划分采用传统的相序分析方法是不合适的。作者认为要阐明该区泥盆纪的古地理面貌,必须在区域地层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各种相标志和沉积物的特点,寻求它们的物理成因和地质成因解。在这一过程中,相的动力学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上述学术思想指导下,把本区泥盆纪的相分为成因相和环境相两大类,并对其中的微相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而为把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了火山岩的搬运机制和堆积环境研究中提供了先期研究实例,同时为研究和恢复该区以至整个新疆北部泥盆纪的古地理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2
  • PDF下载数:  28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1996-06-30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