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南部三叠纪沉积-构造演化

刘训, 傅德荣, 姚培毅. 西藏南部三叠纪沉积-构造演化[J]. 地球学报, 1990, (02): 0-0.
引用本文: 刘训, 傅德荣, 姚培毅. 西藏南部三叠纪沉积-构造演化[J]. 地球学报, 1990, (02): 0-0.

西藏南部三叠纪沉积-构造演化

  • 从三叠纪开始,西藏南部的沉积-构造特征开始发生分异,可区分出具不同沉积类型的4个带:1)喜马拉雅带——陆棚浅海;2)拉轨岗日带——上部陆坡深浅海—次深海;3)雅鲁藏布带——下部陆坡-陆隆次深海—深海;4)拉萨-邱桑带——早期陆内“裂陷槽”。三叠纪时,特提斯-喜马拉雅洋尚处于扩张初期,未形成宽阔的洋盆,也没有明显的俯冲,本区前三个带属于该洋盆南侧、印度板块北部的被动大陆边缘。株罗纪以后,洋盆两侧才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大陆边缘。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6
  • PDF下载数:  123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1990-04-01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