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洞庭盆地澧县凹陷构造活动特征及动力学机制探讨

柏道远, 李长安, 王先辉, 马铁球, 彭云益. 第四纪洞庭盆地澧县凹陷构造活动特征及动力学机制探讨[J]. 地球学报, 2010, (1): 43-55.
引用本文: 柏道远, 李长安, 王先辉, 马铁球, 彭云益. 第四纪洞庭盆地澧县凹陷构造活动特征及动力学机制探讨[J]. 地球学报, 2010, (1): 43-55.
Tectonic Activities and Dynamic Mechanisms of the Quaternary Lixian sag of Dongting Basin[J].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2010, (1): 43-55.
Citation: Tectonic Activities and Dynamic Mechanisms of the Quaternary Lixian sag of Dongting Basin[J].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2010, (1): 43-55.

第四纪洞庭盆地澧县凹陷构造活动特征及动力学机制探讨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P546 P542

Tectonic Activities and Dynamic Mechanisms of the Quaternary Lixian sag of Dongting Basin

  • 第四纪澧县凹陷为洞庭盆地西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通过地表观察和钻孔资料,对澧县凹陷及周缘第四纪沉积物和地貌及其反映的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构造活动的动力机制.澧县凹陷呈由南、北西、北东边界正断裂所限的三角形.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边界正断裂强烈活动,凹陷区大幅沉降,充填了一套以砂砾层为主的沉积,其厚度自凹陷边缘向中央增加;正断裂下盘局部存在较大幅度沉降.与此同时,澧县凹陷南面、西面的外围地区产生构造抬升,形成由冲积层组成的多级基座阶地.中更新世晚期开始凹陷区及周缘地带整体抬升,凹陷区北部及凹陷南缘产生自西向东的掀斜,凹陷区北部形成小型褶皱构造.上述构造活动特征指示澧县凹陷在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具断陷盆地性质,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具拗陷盆地性质.提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构造活动与地幔上隆有关:深部地幔上涌对地壳加热,使凹陷区中地壳韧塑性物质膨胀而向周边侧向迁移,尔后冷却收缩致上层地壳"塌陷"而产生整体性下拗沉降,并于下沉块体侧翼发育正断裂.此外,重力均衡机制可能也起到一定作用.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构造活动可能与深部物质蠕移运动的弹性回返以及板块尺度的物质运动和挤压作用有关.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7
  • PDF下载数:  3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2010-02-1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