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的平移运动与成因

朱光 刘国生 牛漫兰 宋传中 王道轩. 郯庐断裂带的平移运动与成因[J]. 地质通报, 2003, 22(3): 200-207.
引用本文: 朱光 刘国生 牛漫兰 宋传中 王道轩. 郯庐断裂带的平移运动与成因[J]. 地质通报, 2003, 22(3): 200-207.
ZHU Guang,LIU Guosheng,NIU Manlan,SONG Chuanzhong,WANG Daoxuan. Transcurrent movement and genesis of the Tan-Lu fault zone[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03, 22(3): 200-207.
Citation: ZHU Guang,LIU Guosheng,NIU Manlan,SONG Chuanzhong,WANG Daoxuan. Transcurrent movement and genesis of the Tan-Lu fault zone[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03, 22(3): 200-207.

郯庐断裂带的平移运动与成因

Transcurrent movement and genesis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 在华北、华南板块碰撞期间,郯庐断裂带究竟是何种边界仍是没有解决的重大地学问题,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构造解释模式。关于郯庐断裂的平移距离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与有待深入研究之处。在华北、华南板块拼合之后,郯庐断裂带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左行平移,其糜棱岩的^40Ar/^39Ar年龄为132~119Ma,指示为早白垩世的平移活动,平移活动中伴生了强烈的岩浆活动。这期左行平移标志着中国东部构造的重大转折,是滨太平洋构造对前期古特提斯构造的叠加,其动力学机制为太平洋区伊侨奈岐板块突然出现的高速斜向俯冲。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94
  • PDF下载数:  957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修回日期:  2002-06-17
刊出日期:  2003-03-1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