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板块-古亚洲板块碰撞及亚洲恐龙的出现

方晓思 张志军 卢立伍 韩迎建 赵喜进 李佩贤. 印度板块-古亚洲板块碰撞及亚洲恐龙的出现[J]. 地质通报, 2006, 25(7): 862-873.
引用本文: 方晓思 张志军 卢立伍 韩迎建 赵喜进 李佩贤. 印度板块-古亚洲板块碰撞及亚洲恐龙的出现[J]. 地质通报, 2006, 25(7): 862-873.
FANG Xiao-si, ZHANG Zhi-jun, LU Li-wu, HAN Ying-jian, ZHAO Xi-jin, LI Pei-xian.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plate and the paleoAsian plate and the appearance of Asian dinosaurs.[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06, 25(7): 862-873.
Citation: FANG Xiao-si, ZHANG Zhi-jun, LU Li-wu, HAN Ying-jian, ZHAO Xi-jin, LI Pei-xian.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plate and the paleoAsian plate and the appearance of Asian dinosaurs.[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06, 25(7): 862-873.

印度板块-古亚洲板块碰撞及亚洲恐龙的出现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plate and the paleoAsian plate and the appearance of Asian dinosaurs.

  • 印度板块在5500万年前的古近纪撞击了亚洲板块,造就了东西走向的雅鲁藏布江水系和喜马拉雅山系。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笔者又提出一个新观点:印度板块在约2亿年前与亚洲板块发生碰撞时,将一个发源于非洲、南美洲的“冈瓦纳恐龙动物群”送上亚洲大陆,在中国西南地区形成以禄丰龙、蜀龙、峨眉龙、马门溪龙为特征的恐龙类动物群。这一事件不仅使亚洲首次出现了恐龙动物,而且板块相撞还造就了南亚地区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和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纵向水系,以及四川盆地的形成。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84
  • PDF下载数:  2165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05-10-08
修回日期:  2006-06-30
刊出日期:  2006-07-1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