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周边地震活动图像及未来大震危险性分析

赵根模, 吴中海, 刘杰. 郯庐断裂带周边地震活动图像及未来大震危险性分析[J]. 地质通报, 2016, 35(12): 2082-2087.
引用本文: 赵根模, 吴中海, 刘杰. 郯庐断裂带周边地震活动图像及未来大震危险性分析[J]. 地质通报, 2016, 35(12): 2082-2087.
ZHAO Genmo, WU Zhonghai, LIU Jie. Images of seismic activities around Tanlu faulted zone and an analysis of future great earthquake risk[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16, 35(12): 2082-2087.
Citation: ZHAO Genmo, WU Zhonghai, LIU Jie. Images of seismic activities around Tanlu faulted zone and an analysis of future great earthquake risk[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16, 35(12): 2082-2087.

郯庐断裂带周边地震活动图像及未来大震危险性分析

Images of seismic activities around Tanlu faulted zone and an analysis of future great earthquake risk

  • 对比1668 年郯城8.5 级地震前的地震围空区图像和现代华东地区地震围空区图像,发现二者很相似,都是环绕郯庐断裂带周围呈椭圆形,长轴走向近南北,面积约39×104km2。涵盖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上海、黄海地区。空区范围、形态、面积、形成时间近似。另外,自2010 年以来华东地区地震前兆台网出现大范围异常,集中在郯庐断裂带附近。因此,郯庐带南段的大震危险概率可能正在增大,需引起进一步关注。
  • 加载中
  • [1]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中国历史地震图集(明时期)[M].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6: 1-196.

    [2]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中国历史地震图集(清时期)[M].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0: 1-244.

    [3]

    顾功叙, 林庭煌, 时振梁, 等. 中国地震目录(公元1970-1979年)[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3: 1-894.

    [4]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 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1911年)[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5: 1-514.

    [5]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 中国近代地震目录(公元1912年-1990年)[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1-637.

    [6]

    中国地震台网. 中国地震台网(CSN)地震目录[EB/OL](2016-05-02)http://www.csndmc.ac.cn/newweb/data.htm.2016.

    [7]

    宋治平, 张国民, 刘杰, 等. 全球地震目录[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10: 1-450.

    [8]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中国地震活动趋势研究[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15: 115-122.

    [9]

    国家地震局科研处. 唐山地震的考察与研究[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1: 1-274.

    [10]

    吴中海,赵根模.地震预报现状及相关问题综述[J]. 地质通报, 2013,32(10):1493-1512.

    [11]

    Bilham R, Gaur V K, Molnar P. Himalayan seismic hazard[J]. Science(Washington), 2001, 293(5534): 1442-144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76
  • PDF下载数:  99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6-05-03
修回日期:  2016-11-08
刊出日期:  2016-12-1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