岬湾海滩沉积动力地貌研究

童宵岭, 时连强, 夏小明, 程林. 岬湾海滩沉积动力地貌研究[J]. 海洋地质前沿, 2011, 27(10): 14-21.
引用本文: 童宵岭, 时连强, 夏小明, 程林. 岬湾海滩沉积动力地貌研究[J]. 海洋地质前沿, 2011, 27(10): 14-21.
TONG Xiaoling, SHI Lianqiang, XIA Xiaoming, CHENG Lin. PROGRESS IN SEDIMENT DYNAMIC GEOMORPHOLOGICAL STUDY OF HEADLAND-BAY BEACHES[J]. Marine Geology Frontiers, 2011, 27(10): 14-21.
Citation: TONG Xiaoling, SHI Lianqiang, XIA Xiaoming, CHENG Lin. PROGRESS IN SEDIMENT DYNAMIC GEOMORPHOLOGICAL STUDY OF HEADLAND-BAY BEACHES[J]. Marine Geology Frontiers, 2011, 27(10): 14-21.

岬湾海滩沉积动力地貌研究

  • 基金项目: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助(200905008,20100501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童宵岭(1987-),男,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河口海岸学研究工作.E-mail:inter0571@126.com
  • 中图分类号: P737.1

PROGRESS IN SEDIMENT DYNAMIC GEOMORPHOLOGICAL STUDY OF HEADLAND-BAY BEACHES

  • 岬湾海滩是砂质海岸稳定性及其演变的重要内容。介绍了岬间海湾平面形态平衡模型、海滩平衡剖面模式、海滩剖面主要类型的判别以及海岸泥沙运动,其中着重评述了现今岬间海湾平面形态平衡模型和海滩平衡剖面模式。通过它们的优缺点分析,认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未来新型平面形态模型改进的方向;海滩平衡剖面模式分段使用,亦或2种或多种模式配合使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在以往研究中潮汐对海滩的影响往往被忽略,所以应加强对潮控海滩的研究;在泥沙输移方面至今还未有成熟系统的公式,现有的公式假定成分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多学科综合集成是今后岬湾海滩研究的关键的思路。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2
  • PDF下载数:  4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1-06-13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