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东部)新近系珠江组碳酸盐岩沉积相及沉积模式

黄诚, 傅恒, 汪瑞良. 珠江口盆地(东部)新近系珠江组碳酸盐岩沉积相及沉积模式[J]. 海洋地质前沿, 2011, 27(9): 18-25.
引用本文: 黄诚, 傅恒, 汪瑞良. 珠江口盆地(东部)新近系珠江组碳酸盐岩沉积相及沉积模式[J]. 海洋地质前沿, 2011, 27(9): 18-25.
HUANG Cheng, FU Heng, WANG Ruiliang. SEDIMENTARY FACIES AND DEPOSITIONAL MODEL OF THE NEOGENE ZHUJIANG FORM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BASIN(EAST)[J]. Marine Geology Frontiers, 2011, 27(9): 18-25.
Citation: HUANG Cheng, FU Heng, WANG Ruiliang. SEDIMENTARY FACIES AND DEPOSITIONAL MODEL OF THE NEOGENE ZHUJIANG FORM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BASIN(EAST)[J]. Marine Geology Frontiers, 2011, 27(9): 18-25.

珠江口盆地(东部)新近系珠江组碳酸盐岩沉积相及沉积模式

  •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海洋深水区油气勘探关键技术"的外协子课题(2008ZX0502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黄诚(1985-),男,硕士,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及地震地层学研究工作.E-mail:61783856@qq.com
  • 中图分类号: P736.21

SEDIMENTARY FACIES AND DEPOSITIONAL MODEL OF THE NEOGENE ZHUJIANG FORM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BASIN(EAST)

  • 在1987—1997年前人对东沙碳酸盐岩台地的综合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取得新的钻井、薄片、地震等资料基础上,运用岩心/薄片鉴定、地震沉积解释等手段,展开沉积相及沉积模式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与前人认识进行比较分析。在建立研究区沉积体系和沉积模式基础上,将笔者的认识与前人成果进行比较,取得如下认识:①碳酸盐岩的岩石学分类方案不同;②沉积相的划分类型和依据略异;③沉积相带发育受层序演化影响明显,不同体系域的沉积模式各不相同。
  • 加载中
  • [1]

    Basic Geology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0
  • PDF下载数:  1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1-03-28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