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场地水质空间相关性分析

姜光辉, 李红春, 郭芳. 地下水污染场地水质空间相关性分析[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7, 44(2): 137-143.
引用本文: 姜光辉, 李红春, 郭芳. 地下水污染场地水质空间相关性分析[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7, 44(2): 137-143.
JIANGGuanghui, . Spatial variability of multi-tracers in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sites[J]. 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 2017, 44(2): 137-143.
Citation: JIANGGuanghui, . Spatial variability of multi-tracers in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sites[J]. 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 2017, 44(2): 137-143.

地下水污染场地水质空间相关性分析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72239);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YYWF201504);台湾环保署项目(EPA-100-B11142)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姜光辉 ;  李红春 ;  郭芳

Spatial variability of multi-tracers in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sites

More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s: JIANGGuanghui ; 
  • 地下水污染场地的监控需要依据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流场和溶质运移特征,利用水化学的示踪作用开展空间分析,以识别地下水和溶质运移特征。该方法具有简易和经济的优点。以台湾苗栗县某化工污染场地为例,通过对地下水中多种离子浓度的空间等值线分析及对比,判断污染物的来源和分布范围。采用离子浓度的统计特征值P95、P75、P50、P25构成的等值线,作为判断离子空间分布特征的依据,并形成离子之间对比的统一标准。所有离子都采用浓度P95等值线包围的区域作为其污染源,其它三种等值线表示可能出现的污染物扩散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发现10种离子的污染源集中出现在场地一个范围内,并形成一个污染带,表明它们的来源具有密切的联系。10种离子P75等值线划出的污染物分布范围同样比较集中,但几乎都分布在污染带的南部,显示离子的迁移方向和迁移距离是一致的。根据离子空间分布的相似性将其分为三组,空间分布相似性高的离子组同时出现在一个区域的机会更多。通过多种水化学成分识别地下水流场和溶质运移特征,提高了结论的可信度,为污染物监控提供参考。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92
  • PDF下载数:  1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6-10-19
修回日期:  2017-01-11
刊出日期:  2017-04-1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