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黄家阱隧道地区CO2气藏的分布规律与成因探讨

伊渊, 蒋忠信. 滇中黄家阱隧道地区CO2气藏的分布规律与成因探讨[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86, (02): 27-29+32.
引用本文: 伊渊, 蒋忠信. 滇中黄家阱隧道地区CO2气藏的分布规律与成因探讨[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86, (02): 27-29+32.

滇中黄家阱隧道地区CO2气藏的分布规律与成因探讨

  • 正 黄家阱隧道位于云南中部楚雄、禄丰两县接壤地带,长2.3公里,系勘设中的广(通)下(关)铁路的第一座长隧道。1978年勘测中,在隧道位置附近发现CO2气苗。为此,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复查和发现CO2气苗共13处,初步掌握了CO2气藏的分布规律,探讨了气藏的成因,从而对隧道的气害问题作出了评价。 一、地质概况 调查区位于广通盆地与龙川河谷之间,面积约50平方公里,呈现剥蚀低山地貌。区内最高点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4
  • PDF下载数:  38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1986-04-1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