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主办

江苏徐州地区岩溶塌陷致塌力学模型及水位控制红线

武鑫, 王艺霖, 黄敬军, 潘欢迎, 万军伟. 江苏徐州地区岩溶塌陷致塌力学模型及水位控制红线[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9, 30(2): 67-77.
引用本文: 武鑫, 王艺霖, 黄敬军, 潘欢迎, 万军伟. 江苏徐州地区岩溶塌陷致塌力学模型及水位控制红线[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9, 30(2): 67-77.

江苏徐州地区岩溶塌陷致塌力学模型及水位控制红线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武鑫 ;  王艺霖 ;  黄敬军 ;  潘欢迎 ;  万军伟
    Corresponding authors:
  • 岩溶塌陷实际是覆盖层土体变形破坏的一种特殊类型。通过调查研究,将徐州地区岩溶塌陷概化为"单一透水型盖层"、"透—阻型盖层"以及"单一阻水型盖层"三种地质模式,破坏模式为渗透变形破坏和剪切变形破坏,致塌模式分别为"潜蚀渗透-超临界水力梯度致塌"、"潜蚀软化—吸蚀—渗透力致塌"以及"真空吸蚀致塌"。建立了内部塌陷阶段以及地表塌陷阶段的综合力学模型,经新生街塌陷和溶剂厂塌陷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以徐州典型塌陷区为例,分别对不同覆盖层厚度(40 m、30 m、20 m、10 m)、不同溶洞直径(4 m、2 m、1 m、0. 2 m)、不同下伏黏性土厚度(5 m、10 m、15 m、20 m、25 m、30 m、35 m、40 m)的稳定性进行试算,得到稳定性系数随水位降深的变化关系曲线,结果表明:覆盖层厚度越大、下伏黏性土厚度越大、溶洞直径越小、水位降深越小,稳定系数越高,越不容易塌陷;当洞穴直径小于1 m时,自然条件下土体均处于稳定状态;以稳定系数等于1为变形破坏的极限平衡条件,确定了最大水位降深及其空间分布,并据此作为岩溶塌陷的水位控制红线,为研究区岩溶水安全合理开采提供指导意义。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74
  • PDF下载数:  2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2019-04-2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