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主办

我国岩溶塌陷分布规律的探讨

刘传正. 我国岩溶塌陷分布规律的探讨[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7, (S1): 0-0.
引用本文: 刘传正. 我国岩溶塌陷分布规律的探讨[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7, (S1): 0-0.

我国岩溶塌陷分布规律的探讨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P642.26

  • 我国岩溶塌陷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分布规律:1.在地形地貌上,主要发生于丘陵地带或中低山的山前;2.在地层结构上,上部为一定厚度的松散覆盖层、软弱岩层或石膏盐岩,下伏开口的岩溶洞穴;3.在大地构造上,比较明显地受到新华夏系第二、第三隆起和阴山、秦岭与南岭三个巨型纬向构造体系的控制;4.在地质发展史上,主要出现在浅层岩溶作用强烈的时期。除了自身的基础条件外,现代岩溶塌陷主要由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所致,以人类活动的作用占主导地位。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水或干旱造成急剧的盖层含水性变化和岩溶地下水位升降,人为因素如各种经济——工程活动造成的地表水下渗与地下水位变动、列车的反复振动疲劳作用和工程或军事爆破的冲击等。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7
  • PDF下载数:  381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1997-12-01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