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岩溶区地下河开发利用及其工程地质问题

戴景春. 贵州岩溶区地下河开发利用及其工程地质问题[J]. 中国岩溶, 1984, (02): 0-0.
引用本文: 戴景春. 贵州岩溶区地下河开发利用及其工程地质问题[J]. 中国岩溶, 1984, (02): 0-0.

贵州岩溶区地下河开发利用及其工程地质问题

  • 一、前言云贵东部贵州高原亚热带岩溶化原野具有层状地貌的特点。岩溶地貌成因类型为溶蚀;溶蚀、侵蚀;溶蚀、构造三种。形成有峄顶齐高的峰丛、峰林与洼地、谷地;有中低山与沟谷、坡立谷、洼地;还有河流深切的峡谷、深谷与两岸阶地、台丘、平台,构成了多种组合类型。这些类型间隔而多级的分布在不同的高程上,总的趋势是由西往东形成阶梯状大斜坡,海拔高程由2900米,下降到400米,从而构成了岩溶地貌景观的“多层性”和“叠加性”。在这个多级型地块上,占全省面积(17.64万平方公里)73%的碳酸盐岩层,所形成的地下河和种类繁多的岩溶形态,主要受控于众所周知的岩性、构造、古水文网和现代水文网。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89
  • PDF下载数:  155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1984-04-2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