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巫峡岸坡座滑式危岩稳定性研究--以望霞座滑式危岩为例

何潇, 陈洪凯, 赵鹏, 刘丽. 长江巫峡岸坡座滑式危岩稳定性研究--以望霞座滑式危岩为例[J]. 中国岩溶, 2013, (4): 411-418.
引用本文: 何潇, 陈洪凯, 赵鹏, 刘丽. 长江巫峡岸坡座滑式危岩稳定性研究--以望霞座滑式危岩为例[J]. 中国岩溶, 2013, (4): 411-418.
HE Xiao, CHEN Hong-kai, ZHAO Peng, LIU Li. On the stability of slide type crag in Wu gorge bank slope, Yangtze River:A case study in Wangxia[J]. Carsologica Sinica, 2013, (4): 411-418.
Citation: HE Xiao, CHEN Hong-kai, ZHAO Peng, LIU Li. On the stability of slide type crag in Wu gorge bank slope, Yangtze River:A case study in Wangxia[J]. Carsologica Sinica, 2013, (4): 411-418.

长江巫峡岸坡座滑式危岩稳定性研究--以望霞座滑式危岩为例

  • 基金项目:

    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

    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TU457

On the stability of slide type crag in Wu gorge bank slope, Yangtze River:A case study in Wangxia

  • 通过对长江巫峡望霞座滑式危岩调查研究表明,在川东平行岭谷一系列平行展布的背斜山、向斜谷的窄岭宽谷地貌格局控制作用下,长江巫峡横石溪背斜岸坡近水平的灰岩与页岩、泥岩软硬互层结构为座滑式危岩的孕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危岩软弱基座矿物成分 X-Ray 衍射的结果表明,绿泥石、云母、蒙脱石等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含量较高,其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滑动,易沿主控结构面方向形成潜在破坏面,导致岩体整体剪出,发生座滑破坏。根据危岩发育机理,将三峡地区座滑式危岩破坏过程归纳为四个阶段,即:拉裂阶段、扩展阶段、失稳阶段和后期破坏阶段;并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岩体结构理论,推导了座滑式危岩破坏的两组结构面的应力表达式,建立了座滑式危岩稳定性分析的力学模型。将该方法运用到望霞座滑式危岩案例计算表明,天然状况下危岩稳定系数为1.19,属于基本稳定岩体;在饱和状态下,随后缘裂隙充水高度的增加其稳定系数递减,当裂隙充水高度为10 m 时,稳定系数为1.15,当裂隙充水高度为20 m 时,稳定系数为1.07。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54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2013-08-2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