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宋立东, 佟智强, 刘浩, 宋林旭, 高博, 韩佳宏. 2021. 牡丹江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华东地质, 42(2): 185-192. doi: 10.16788/j.hddz.32-1865/P.2021.02.007
引用本文: 宋立东, 佟智强, 刘浩, 宋林旭, 高博, 韩佳宏. 2021. 牡丹江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华东地质, 42(2): 185-192. doi: 10.16788/j.hddz.32-1865/P.2021.02.007
SONG Lidong, TONG Zhiqiang, LIU Hao, SONG Linxu, GAO Bo, HAN Jiahong. 2021. Evaluation on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Mudanjiang City. East China Geology, 42(2): 185-192. doi: 10.16788/j.hddz.32-1865/P.2021.02.007
Citation: SONG Lidong, TONG Zhiqiang, LIU Hao, SONG Linxu, GAO Bo, HAN Jiahong. 2021. Evaluation on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Mudanjiang City. East China Geology, 42(2): 185-192. doi: 10.16788/j.hddz.32-1865/P.2021.02.007

牡丹江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 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编号:DD20191021)"项目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宋立东,1991年生,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调查监测工作。Email:songlidongRS@126.com。
  • 中图分类号: X2

Evaluation on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Mudanjiang City

  • 根据牡丹江市资源环境特征,选取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和灾害4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牡丹江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各要素单项评价为基础开展农业和城镇功能指向集成评价,完成了牡丹江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结果显示:农业生产承载能力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宁安市、东宁市,占总面积的48.87%;城镇建设承载能力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宁安市北部、海林市南部及市区,占总面积的44.99%,与现状耕地和建设用地相比契合度较高;68.34%的现状耕地具有农业生产承载能力较高以上等级,79.73%的建设用地具有城镇建设承载能力较高以上等级。评价结果符合牡丹江市实际,可为牡丹江市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 加载中
  • [1]

    王秦, 李伟.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J]. 生态环境学报, 2020, 29(07):1487-1498.

    [2]

    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S]. 北京:自然资源部, 2019.

    [3]

    邢怀学, 葛伟亚, 李亮, 等.基于GIS的丹阳城镇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J]. 华东地质, 2019, 40(1):59-66.

    [4]

    何如海, 阮梦雅, 程玉祺, 等.芜湖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46(3):471-477.

    [5]

    许朗, 黄莺, 刘爱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苏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12):1468-1474.

    [6]

    任晓庆, 杨中文, 张远, 等.滦河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估研究[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9, 30(5):72-79.

    [7]

    陈泉霖, 葛晓明, 陈文林, 等.基于城市工程建设的福建莆田城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J]. 华东地质, 2020, 41(3):295-304.

    [8]

    李瑞敏, 殷志强, 李小磊, 等.资源环境承载协调理论与评价方法[J]. 地质通报, 2020, 39(1):80-87.

    [9]

    陈武, 李瑞敏, 殷志强, 等.贵州乌蒙山毕节市七星关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J]. 地质通报, 2020, 39(1):114-123.

    [10]

    王雪军, 付晓, 孙玉军, 等.基于GIS赣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5(6):1325-1332.

    [11]

    何云玲, 刘雪莲, 杨焰, 等.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生态经济, 2017, 33(1):124-128.

    [12]

    殷志强, 李瑞敏, 李小磊, 等.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 中国地质, 2018, 45(6):1103-1115.

    [13]

    孔德明.牡丹江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2018.

    [14]

    佘惠, 王立权.基于水足迹理论的牡丹江市水资源评价[J]. 科学技术创新, 2018(18):87-88.

    [15]

    刘虹.牡丹江市生态环境质量分析[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9, 33(1):12-14.

    [16]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牡丹江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R]. 牡丹江:牡丹江市人民政府, 2018.

    [17]

    黑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所.东北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黑龙江)成果报告[R]. 哈尔滨:黑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所, 2015.

    [18]

    王丽君, 杨永田.牡丹江市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 15(4):128-130.

    [19]

    牡丹江市水务局.牡丹江市水资源公报[R]. 牡丹江:牡丹江市水务局, 2018.

    [20]

    地理空间数据云.ASTER GDEM 30M分辨率数字高程数据[Z]. http://www.gscloud.cn/sources/accessdata/310?pid=302.

    [21]

    哨兵科学数据中心.Sentinel-2数据[Z]. https://scihub.copernicus.eu/dhus/#/home.

    [22]

    牡丹江市自然资源局.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DB]. 牡丹江:牡丹江市自然资源局, 2020.

    [23]

    牡丹江市自然资源局.牡丹江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R]. 牡丹江:牡丹江市自然资源局, 2019.

    [24]

    牡丹江市自然资源局.牡丹江市耕地质量等别数据[DB]. 牡丹江:牡丹江市自然资源局, 2019.

    [25]

    牡丹江市林草局.牡丹江市自然保护区名录统计表[DB]. 牡丹江:牡丹江市林草局, 2020.

    [26]

    牡丹江市气象局.牡丹江市2000-2020年气象数据[R]. 牡丹江:牡丹江市气象局, 2020.

    [27]

    牡丹江市统计局.牡丹江统计年鉴(2019-2020)[M]. http://www.mdj.gov.cn/jjdsj/szmdj/tjnj/202104/t20210416_318706.html

    [28]

    张丽, 李瑞敏, 许书刚, 等.江苏宜兴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J]. 地质通报, 2020, 39(1):131-13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69
  • PDF下载数:  12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21-01-31
修回日期:  2021-04-03
刊出日期:  2021-08-18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