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地质”专辑序言

《华南地质》编辑部. 2024. “华夏地质”专辑序言. 华南地质, 40(2): 179-180. doi: 10.3969/j.issn.2097-0013.2024.02.001
引用本文: 《华南地质》编辑部. 2024. “华夏地质”专辑序言. 华南地质, 40(2): 179-180. doi: 10.3969/j.issn.2097-0013.2024.02.001

“华夏地质”专辑序言

  • 自1924 年北京大学葛利普教授提出“华夏古陆”概念以来迄今整整百年(Grabau,1924),这一概念的提出在中国区域地质和大地构造演化研究中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张进和曲军峰,2022)。尽管作为地质上的“华夏”概念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正如南京大学卢华复先生所言,学者们一是对“华夏”一词非常钟爱,更是对葛利普先生贡献的尊重,因而一直沿用至今(卢华复,2006)。百年来,黄汲清、王鸿祯、郭令智、许靖华、任纪舜、水涛等老一辈地质学家及众多学者在华夏基底物质组成、地层与古生物、岩浆活动、构造地质、大地构造格局、矿产地质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取得了诸多创新性的认识,促进了华南多期次造山过程乃至与全球超大陆演化耦合关系等重大科学问题的深入理解。随着区域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的深入,对于华夏块体构造属性及其与扬子陆块拼贴过程等的认识也引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 加载中
  • [1]

    柏道远,李彬,曾广乾,杨俊.2024.湖南省印支运动应力场特征及其动力机制[J].华南地质,40(2):252-269.

    [2]

    韩基弘,唐石,黄长生,陈威,李璇,王芳婷,侯萍萍,邹金,任崇贺.2024.基于水化学特征的赣东南石城-寻乌断裂带地热水成因模式[J].华南地质,40(2):413-434.

    [3]

    何军,黎义勇,曾敏,吴盼,陈晨,赵信文.2024.珠海市酸性地下水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J].华南地质,40(2):404-412.

    [4]

    何垚砚,杨文强,林小明,廖小华,宋芳.2024.粤北地区“南华系”沉积时代的重新厘定: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J].华南地质,40(2):307-322.

    [5]

    龙文国, 王晶, 谭满堂, 田洋, 金巍, 杨博, 童喜润, 周进波.2024.海南岛抱板岩群的形成时代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华南地质,40(2):270-285.

    [6]

    卢华复.2006.关于华夏古陆[J].高校地质学报,12(4):413-417.

    [7]

    牛志军,何垚砚,宋芳,周岱,杨文强,田洋,刘浩,王志宏,安志辉.2024.华夏块体及邻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沉积记录与华南洋演化:问题、讨论与建议[J].华南地质,40(2):234-251.

    [8]

    宋芳,牛志军,何垚砚,杨文强.2024.华夏地块中部震旦系区域对比及其大地构造意义: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证据[J].华南地质,40(2):286-306.

    [9]

    王伟,薛尔堃,张杨,章俊,蔡欣豫.2024.华夏陆块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沉积物源的组成与演化及其对冈瓦纳大陆重建的意义[J].华南地质,40(2):211-233.

    [10]

    王令占,李响,吴俊,贾小辉,王晶,张宗言,金巍,徐大良.2024.广东珠海地区三灶断裂带早白垩世以来多期活动、古应力特征及动力学背景[J].华南地质,40(2):323-342.

    [11]

    徐军伟,王玉华,曾认宇,廖凤初,李素欣.2024.湘东北虎形山钨铍矿区隐伏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J].华南地质,40(2):365-379.

    [12]

    张进,曲军峰.2022.葛利普:一个世纪的回望——谨以此文纪念中国地质学会成立100 周年及其创建者之一葛利普教授[J].地质学报,96(1):4-24.

    [13]

    张克信,何卫红,徐亚东,王丽君,牛志军,邢光福,王嘉轩,徐德明,赵希林,宋芳,寇晓虎.2024.华夏造山系元古宙-早古生代洋板块地层分布与演化[J].华南地质,40(2):181-210.

    [14]

    张献河,娄峰,李宏卫,付朝罡,韦秋妮.2024.粤北新丰早侏罗世芹菜塘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华南地质,40(2):353-364.

    [15]

    钟浩,余牛奔,卢观送,陈德康,但小华.2024.江南钨矿带大雾塘特大型钨矿床的发现及找矿勘查启示[J].华南地质,40(2):343-352.

    [16]

    周丽芸,黄乐清.2024.白垩系古沙漠露头遥感特征及其识别方法——以湘东南地区红层盆地为例[J].华南地质,40(2):393-403.

    [17]

    祝一丹,吴志春,马粉玲,李华亮,秦耀祖.2024.基于分形理论的蚀变异常遥感解译——以广东阳山县为例[J].华南地质,40(2):380-392.

    [18]

    Grabau AW. 1924. Migration of geosycline[J]. Bulletin of the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3(3-4):207-34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5
  • PDF下载数:  21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2024-06-2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