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办
地质出版社出版

InSAR技术地铁沿线建筑物形变监测

朱茂, 沈体雁, 黄松, 白书建, 葛春青, 胡琼. InSAR技术地铁沿线建筑物形变监测[J]. 自然资源遥感, 2019, (2): 196-203. doi: 10.6046/gtzyyg.2019.02.27
引用本文: 朱茂, 沈体雁, 黄松, 白书建, 葛春青, 胡琼. InSAR技术地铁沿线建筑物形变监测[J]. 自然资源遥感, 2019, (2): 196-203. doi: 10.6046/gtzyyg.2019.02.27
ZHU Mao, SHEN Tiyan, HUANG Song, BAI Shujian, GE Chunqin, HU Qiong.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InSAR technology to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buildings along the subway[J]. Remote Sensing for Natural Resources, 2019, (2): 196-203. doi: 10.6046/gtzyyg.2019.02.27
Citation: ZHU Mao, SHEN Tiyan, HUANG Song, BAI Shujian, GE Chunqin, HU Qiong.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InSAR technology to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buildings along the subway[J]. Remote Sensing for Natural Resources, 2019, (2): 196-203. doi: 10.6046/gtzyyg.2019.02.27

InSAR技术地铁沿线建筑物形变监测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双边匹配理论的企业区位配置模型与区位市场设计"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TP79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InSAR technology to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buildings along the subway

  • 作为一种缓变的地质灾害,地面沉降会对建筑物的安全状况产生严重影响.尤其是地铁施工给周边目标引入的沉降风险,已经成为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热点关注问题之一.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能全天时、全天候、大范围获取地表高精度形变信息,为受地面沉降影响后城市建筑物的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以深圳市某地铁站周边建筑群为研究对象,利用PSP-InSAR技术,获取了深圳市2013年9月—2016年9月的形变数据.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首先结合地铁站施工方案、地质资料和建筑物自身属性,对不同时间段建筑物的形变趋势变化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开展了相应研究;然后,选取研究区域内某栋建筑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部位PS点的差异形变和倾斜量,并结合相应标准,初步评估了该栋建筑物受沉降灾害影响的风险;最后,通过与水准数据对比,验证了InSAR形变测量结果的精度.实地调研也在形变量较大的建筑物上发现了相应危险征兆.实际案例分析证实了InSAR技术有能力在未来城市建筑物风险评估及综合治理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73
  • PDF下载数:  5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2019-06-1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