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办
地质出版社出版

基于HSI模型的吉林省东部地区生境质量动态评价

孟庆林, 李明玉, 任春颖, 王宗明, 田艳林. 基于HSI模型的吉林省东部地区生境质量动态评价[J]. 自然资源遥感, 2019, (3): 140-147. doi: 10.6046/gtzyyg.2019.03.18
引用本文: 孟庆林, 李明玉, 任春颖, 王宗明, 田艳林. 基于HSI模型的吉林省东部地区生境质量动态评价[J]. 自然资源遥感, 2019, (3): 140-147. doi: 10.6046/gtzyyg.2019.03.18
MENG Qinglin, LI Mingyu, REN Chunying, WANG Zongming, TIAN Yanlin. Dynamic assessment of habitat quality in eastern Jilin Province based on HSI model[J]. Remote Sensing for Natural Resources, 2019, (3): 140-147. doi: 10.6046/gtzyyg.2019.03.18
Citation: MENG Qinglin, LI Mingyu, REN Chunying, WANG Zongming, TIAN Yanlin. Dynamic assessment of habitat quality in eastern Jilin Province based on HSI model[J]. Remote Sensing for Natural Resources, 2019, (3): 140-147. doi: 10.6046/gtzyyg.2019.03.18

基于HSI模型的吉林省东部地区生境质量动态评价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延龙图地区城市生态用地评价与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东北森林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TP75

Dynamic assessment of habitat quality in eastern Jilin Province based on HSI model

  • 生境质量评价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吉林省东部地区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和2015年2期Landsat TM/OLI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选取水源状况、干扰因子、遮蔽条件及食物来源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建立了生境质量评价模型,对吉林省东部地区进行生境质量动态评价,并从评价因子、土地覆被变化、社会经济及气候变化等方面分析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吉林省东部地区2000年生境质量最好和较好的区域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7.69%和46.88%,2015年生境质量最好和较好的区域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1.20%和44.66%;2000—2015年间生境质量变好的区域为9414.19 km2,变差的区域为5627.5 km2;土地覆被变化是导致生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吉林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退耕还林是生境质量变好的主要驱动力,气候条件适宜为吉林省东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持长期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67
  • PDF下载数:  36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2019-09-1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