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SION OF NATURE RESERVES BASED ON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VALUE OF GEOHERITAGES: A Case Study of Yanjin Wumeng Canyon Geopark in Yunnan Province
-
摘要: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价值是合理划分保护区的基础.本文以盐津乌蒙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为例,从地质遗迹资源利用性和脆弱性两个方面构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价值评价因子权重.采用专家咨询法建立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等级划分标准.利用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盐津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保护利用价值评价并划分保护等级.根据保护利用价值评价结果,利用Sufer9.0软件制作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等值线图,结合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的便利性与地方相关规划的协调性,绘制出盐津乌蒙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分区图,结果为:盐津乌蒙峡谷地质公园特级保护区面积0.06 km2,一级保护区面积11.74 km2,二级保护区面积23.47 km2,三级保护区面积75.07 km2.
Abstract:Th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value of geoheritage resources is the basis for reasonable division of nature reserves. Taking the geoheritages in Wumeng Canyon Geopark, Yanjin County, Yunnan Province for exampl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value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utility and vulnerability of geological heritage resource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is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evaluation factor weight of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value. The expert consultation method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of conservation grade. The Fishbein-Rosenberg model i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value of typical geoheritages in Yanjin Geopark and classify the conservation grade.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contour map for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eoheritage resources is made by Sufer9.0 software. Combined with the convenience of geo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local planning, the zoning map of Yanjin Wumeng Canyon Geopark is plotted as:super-grade conservation zone of 0.06 km2, first-grade conservation zone of 11.74 km2, second-grade conservation zone of 23.47 km2 and third-grade conservation zone of 75.07 km2.
-
-
表 1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赋分标准
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scoring standards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eoheritages
评价指标 分值 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地质遗迹保护价值 利用性价值 科学价值 低 一般 高 较高 很高 美学价值 低 一般 高 较高 很高 文化价值 低 一般 高 较高 很高 区位条件 差 一般 较好 好 很好 自然条件 差 一般 较好 好 很好 社会条件 差 一般 较好 好 很好 脆弱性价值 易变性 不易变 一般易变 易变 比较易变 非常易变 易损性 不易损坏 一般不易损坏 易损坏 比较容易损坏 非常容易损坏 可修复性 非常容易修复 较容易修复 容易修复 一般不易修复 不易修复 环境容量 非常高 较高 高 适中 小 表 2 判断矩阵标度与含义
Table 2. Scale and representation of judgment matrix
标度 含义 1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 3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重要 5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 7 表示两个因索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 9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极度重要 2,4,6,8 上述两相邻判断的中值 表 3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因素权重分配
Table 3. Facto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eoheritages
目标层 准则层 权重 评价因子层 权重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价值 利用性价值 0.5455 科学价值 0.2116 美学价值 0.1226 文化价值 0.0647 区位条件 0.0970 自然条件 0.0300 社会条件 0.0196 脆弱性价值 0.4545 易变性 0.1350 易损性 0.1063 可修复性 0.1895 环境容量 0.0237 表 4 地质遗迹保护区等级与特征
Table 4. Grad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heritage reserves
保护等级 划分依据 保护要求 特级保护区 在世界范围内少有、国内仅有,具有珍贵、罕见、典型的全球性地学或科考意义和有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建立世界级地质公园开发价值或潜力,保存完好的地质遗迹 不允许游客进入,以保护和科研为目的的人员经地质公园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进入;区内不得设立与地质遗迹保护无关的建筑设施 一级保护区 主要是特殊地质遗迹分布区和不可再生的、具重要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旅游价值自然景观分布区;在国内少有、省市仅有,具有珍贵、独特的国家大区域性地学或科研意义,有申请国家级地质公园开发价值或潜力,保存好的地质遗迹 可以设置必要的游赏步道和相关设施,但必须与景观环境协调,严格控制游客数量,禁止机动交通工具进入 二级保护区 在省市范围内仅有,具有重要、特殊的省市区域性地学或科研意义,有申请省、国家级地质公园、重点地质遗迹保护区开发价值或潜力,对全国旅游线路有连接作用,保存较好的地质遗迹 允许设立少量的、与景观环境协调的地质旅游服务设施,不得安排影响地质遗迹景观的建筑;合理控制游客数量 三级保护区 在区县内仍具有特色性、代表性、吸引力,有保护价值和一定旅游、教学、科研开发价值或潜力,对省际旅游线路有辅助作用,尚可修复性保护的地质遗迹 可以设立适量的、与景观环境协调的地质旅游服务设施,不得安排楼堂馆所、游乐设施等大规模建筑 表 5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等级划分标准
Table 5. Grading standards for geological heritage resources conservation
保护等级 三级 二级 一级 特级 得分值域 [0~70) [70~80) [80~90) [90~100] 表 6 盐津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评价分值与保护等级
Table 6. Scores and conservation grades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evaluation of geoheritages in Yanjin Geopark
典型地质遗迹 利用性价值 脆弱性价值 综合得分 等级 三股水瀑布 47.1894 39.0938 86.2832 一级 三股水石膏花洞 46.7650 44.1525 90.9175 特级 乱山子溶丘群 46.8806 35.1785 82.0591 一级 红石溪干谷 45.2538 35.6023 80.8561 一级 大温沼溪峡谷 42.9828 36.3384 79.3212 二级 豆沙单面山 46.5670 35.7455 82.3125 一级 长胜溶洞 44.4148 36.9137 81.3285 二级 黄草村河曲 42.8552 32.3593 75.2145 二级 柿子单面山 45.5616 35.2243 80.7859 一级 大温沼溪龟裂石 39.2401 37.8302 77.0703 二级 黄草村陡崖 40.5855 34.4339 75.0194 二级 豆沙蜂巢状溶孔 43.5450 38.2415 81.7865 一级 白水江河谷 43.6553 35.3329 78.9882 二级 红石溪硝洞 41.4867 40.8448 82.3315 一级 黄草村猴子洞 39.8458 36.7620 76.6078 二级 黑眼溪嶂谷 37.9214 32.9639 70.8853 二级 关河峡谷 38.2008 31.1491 69.3499 三级 豆沙关陡崖 37.0977 29.8798 66.9775 三级 红石溪一线天 36.0229 31.7716 67.7945 三级 红石溪陡崖 30.3437 31.4429 61.7866 三级 乱山子石芽 32.1008 34.1393 66.2401 三级 三股水陡崖 33.4338 32.5558 65.9896 三级 大温沼溪褶曲 37.7706 33.1338 70.9044 二级 红石溪蜡烛垂泪 35.5581 33.3181 68.8762 三级 红石溪焰山石 33.8666 33.7131 67.5797 三级 红石溪蘑菇石 36.2270 35.7667 71.9937 二级 红石溪石芽 32.8559 33.7548 66.6107 三级 关河冲沟 32.6752 29.7878 62.463 三级 关河切沟 32.4027 30.0126 62.4153 三级 黑眼溪夫妻石 31.2059 31.9140 63.1199 三级 红石溪老虎洞 30.1183 32.1940 62.3123 三级 -
[1] Eder W. UNESCO Geoparks-A new initiative for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arth heritages[J]. N J B Geol Palaont abh, 1999, 214(1/2):353-358.
[2] 李明路, 姜建军.论中国的地质遗迹及其保护[J].中国地质, 2000(6):31-3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dizhi200006010
[3] 张萌萌, 蔚东英, 李俊生, 等.我国自然遗迹类保护区空缺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10):1774-1782.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rzyxb201510015
[4] 黄松.地质遗迹保护开发的实施步骤与模式优选——以新疆为例[J].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6, 26(1):148-152.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lgxy200601036
[5] 罗培, 秦子晗.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社区参与模式——以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为例[J].地理研究, 2013, 32(5):952-964.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dlyj201305016
[6] 李晓琴, 覃建雄, 殷继成.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保护[J].山地学报, 2004, 22(1):12-1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dxb200401003
[7] 董茜, 李江风, 方世明, 等.基于GIS的地质公园保护区划分——以湖北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国土资源遥感, 2016, 28(3):154-15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tzyyg201603024
[8] Ferrario F F. The evaluation of tourist resources:An applied methodology[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79, 17(3):18-22. doi: 10.1177/004728757901700305
[9] 刘传华, 张捷, 曹靖, 等.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在我国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综合评判中的应用[J].中国岩溶, 2008, 27(2):189-19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yr200802015
[10] 王艳红, 武法东.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中的运用[J].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4):210-215.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nxtb201304040
[11] 甘枝茂, 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279-280.
[12] 方世明, 李江风, 赵来时.地质遗迹资源评价指标体系[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 33(2):285-28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qkx200802019
[13] 秦正, 秦青, 张艺露.地质遗迹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应用[J].河南科学, 2009, 27(2):230-235.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nkx200902028
[14] 武红梅, 武法东.河北迁安-迁西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划分及评价[J].地球学报, 2011, 32(5):632-640.
[15] 姜伏伟, 郭福生, 姜勇彪, 等.脆弱地质景观评价体系研究——以江西鹰潭龙虎山丹霞地貌景观为例[J].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2, 33(1):62-6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sdzykc201201012
[16] 罗伟, 鄢志武, 刘保丽.地质遗迹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3, 30(1):39-45.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tzykjgl201301007
[17] 杨涛, 戴塔根, 武国辉.地质遗迹资源的概念[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7, 20(12):25-27.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dzkcjj200712010
[18] 罗书文, 邓亚东, 覃星铭, 等.地质遗迹功能属性区分及保护状况评价方法——以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凤山园区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4, 31(5):91-98.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662457981
[19] 陈安泽.论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的创立及发展, 兼论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为庆祝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而作[J].地球学报, 2016, 37(5):535-561.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qxb201605004
[20]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 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24-230.
[21] 邓亚东, 罗书文, 孟庆鑫, 等.盐津地质公园岩溶洞穴资源旅游开发时序与质量等级评价[J].资源与产业, 2018, 20(6):30-37.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ycy201806007
[22] 吴宜进.旅游资源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263-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