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化学组分的多元统计分析探讨长江下游下、中石炭统白云岩的时代划分与对比

严幼因, 武耀诚. 根据化学组分的多元统计分析探讨长江下游下、中石炭统白云岩的时代划分与对比[J]. 华东地质, 1984, (01): 0-0.
引用本文: 严幼因, 武耀诚. 根据化学组分的多元统计分析探讨长江下游下、中石炭统白云岩的时代划分与对比[J]. 华东地质, 1984, (01): 0-0.

根据化学组分的多元统计分析探讨长江下游下、中石炭统白云岩的时代划分与对比

  • 一、问题的提出 长江下游苏浙皖地区黄龙组底部普遍发育一套白云岩,厚度数米至数十米不等。白云岩层的分布情况,大致以丹阳—怀宁一线为界,南北两区各有不同。北区,在茅山以西宁镇—巢县一带,其层位位于和州组之上,黄龙组之下。南区,在茅山以东宜兴、长兴、广德及宣城、铜陵、贵池一带,其层位位于黄龙组底部,与高骊山组或五通组呈假整合接触,底部普遍发育一层石英砾岩。关于这套白云岩的成因和时代归属问题,自1959年夏邦栋提出“老虎洞白云岩”以来,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的广大地质工作者先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8
  • PDF下载数:  48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1984-04-28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