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物源分析

张会娜, 管勇, 窦衍光, 王青, 徐锐, 秦升强, 王瑞龙, 夏伟强. 胶州湾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物源分析[J]. 海洋地质前沿, 2023, 39(8): 20-28. doi: 10.16028/j.1009-2722.2023.131
引用本文: 张会娜, 管勇, 窦衍光, 王青, 徐锐, 秦升强, 王瑞龙, 夏伟强. 胶州湾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物源分析[J]. 海洋地质前沿, 2023, 39(8): 20-28. doi: 10.16028/j.1009-2722.2023.131
ZHANG Huina, GUAN Yong, DOU Yanguang, WANG Qing, XU Rui, QIN Shengqiang, WANG Ruilong, XIA Weiqiang. Clay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provenance in the surface sediment of Jiaozhou Bay[J]. Marine Geology Frontiers, 2023, 39(8): 20-28. doi: 10.16028/j.1009-2722.2023.131
Citation: ZHANG Huina, GUAN Yong, DOU Yanguang, WANG Qing, XU Rui, QIN Shengqiang, WANG Ruilong, XIA Weiqiang. Clay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provenance in the surface sediment of Jiaozhou Bay[J]. Marine Geology Frontiers, 2023, 39(8): 20-28. doi: 10.16028/j.1009-2722.2023.131

胶州湾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物源分析

  • 基金项目: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项目“山东省胶州湾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2019); 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ZFCG201900154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会娜(1991—),女,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zhanghn1991@163.com
    通讯作者: 管勇(1983—),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工环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qddkgy@163.com
  • 中图分类号: P736

Clay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provenance in the surface sediment of Jiaozhou Bay

More Information
  • 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胶州湾15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的黏土矿物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研究了胶州湾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成主要是伊利石(65.1%)和蒙脱石(17.1%),其次是绿泥石(9.0%)和高岭石(8.8%)。在空间分布上,伊利石含量表现为西侧高、东侧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大沽河、洋河口外两侧;蒙脱石含量高值区分布于胶州湾东北部、大沽河口东侧和湾口附近;绿泥石含量表现为东侧高、西侧低,且高值区整体呈条带状分布;高岭石含量表现为斑状分布,规律性不明显。黏土矿物物源分析表明,大沽河、洋河等入海河流所携带的陆源物质是胶州湾的主要物质来源,其中,大沽河是胶州湾沉积物中伊利石、蒙脱石和高岭石的主要物源,绿泥石则是大沽河、李村河及胶州湾东侧沿岸物质侵蚀风化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 加载中
  • 图 1  胶州湾表层沉积物取样站位

    Figure 1. 

    图 2  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百分含量等值线分布

    Figure 2. 

    图 3  黏土矿物(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含量关系

    Figure 3. 

    图 4  胶州湾表层沉积物黏土含量比值等值线分布

    Figure 4. 

    图 5  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端元图

    Figure 5. 

    表 1  黏土矿物含量统计表

    Table 1.  Percentages in content of clay minerals

    区域参数黏土矿物相对含量/%黏土矿物比值
    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
    胶州湾区域最小值56.07.56.15.32.10.7
    胶州湾区域最大值76.827.012.512.99.41.4
    胶州湾区域平均值65.117.19.08.84.01.0
    下载: 导出CSV

    表 2  输入胶州湾主要河流的流量与输沙量

    Table 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jor rivers flowing directly into the Jiaozhou Bay

    河流名称流域面积/103 km2年均入海水量/104 m3年输沙量/(104 t/a)数据来源
    大沽河6.1350 36636.590文献[26,30]
    洋河0.302 1062.215文献[26,30]
    墨水河0.323 7346.867文献[30]
    白沙河0.213 1331.280文献[30]
    李村河0.113 5765.245文献[30]
    下载: 导出CSV

    表 3  胶州湾及周边潜在物源区黏土矿物组成

    Table 3.  Clay mineral assemblages from potential source areas of the Jiaozhou Bay

    区域黏土矿物相对含量/%黏土矿物比值数据来源
    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
    胶州湾65.117.19.08.83.810.98本文
    大沽河62.223.66.37.92.631.25本文
    洋河73.911.97.46.86.210.92本文
    白沙河61.319.84.714.23.093.02本文
    墨水河68.816.66.48.24.141.28本文
    李村河62.421.28.97.52.940.84本文
    黄河55.526.310.57.72.110.73文献[33]
    黄河62.515.212.59.74.300.79文献[34]
    黄河62.016.012.010.03.880.83文献[35]
    长江70.86.613.29.410.730.71文献[34]
    长江65.92.216.615.330.20.92文献[36]
    注:表中黄河、长江黏土矿物数据来自不同时期的研究数据。
    下载: 导出CSV
  • [1]

    孔祥乐,项海光. 海洋沉积黏土矿物与全球变化研究的探讨[J]. 海洋湖沼通报,2003,37(1):22-26.

    [2]

    黄龙,王中波,耿威,等. 东海东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来源及输运[J]. 地球科学,2020,45(7):2722-2734.

    [3]

    乔淑卿,石学法,方习生,等. 渤海-北黄海沉积物黏土矿物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 海洋科学进展,2020,38(7):253-262.

    [4]

    虞义勇,王永红,李日辉,等. 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物源指示[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7,37(1):51-58.

    [5]

    董贺平,李绍全,李广雪,等. 青岛近海潮流沉积体系[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36(1):31-36.

    [6]

    何良彪. 胶州湾黏土矿物的分布图式[J]. 黄渤海海洋,1985,3(3):62-68.

    [7]

    王文海,王润玉,张书欣. 胶州湾的泥沙来源及其自然沉积速率[J]. 海岸工程,1982,1(1):82-90.

    [8]

    蓝先洪,张宪军,刘新波,等.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及物源[J]. 地球科学,2011,31(3):11-16.

    [9]

    宋召军,张志珣,余继峰,等.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分布及物源分析[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3):1-4.

    [10]

    赵奎寰. 胶州湾的成因及演变[J]. 黄渤海海洋,1998,16(1):15-20.

    [11]

    李善为. 从海湾沉积物特征看胶州湾的形成演变[J]. 海洋学报(中文版),1983,5(3):328-339.

    [12]

    江云水,彭红瑞. 黏土矿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增1):139-141.

    [13]

    栾光忠,刘红军,范德江. 青岛胶州湾地质特征及其成因[J]. 海洋湖沼通报,1998,3:18-23.

    [14]

    高抒,汪亚平. 胶州湾沉积环境与潮汐汊道演化特征[J]. 海洋科学进展,2002,20(3):52-59.

    [15]

    戴纪翠,宋金明,郑国侠,等. 胶州湾沉积环境演变的分析[J]. 海洋科学进展,2006,24(3):397-406.

    [16]

    李凤业,宋金明,李学刚,等. 胶州湾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研究[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3,23(4):29-33.

    [17]

    赵奎寰. 胶州湾重矿物分析:在港湾洄淤调查中的应用[J]. 海岸工程,1983,2(1):26-38.

    [18]

    汪亚平,高抒,贾建军. 胶州湾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分布特征和运移趋势[J]. 地理学报,2000,55(4):449-458.

    [19]

    曹钦臣,涂仁亮. 胶州湾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J]. 海洋学报,1982,4(4):473-482.

    [20]

    毕世普,孔祥淮,张勇,等. 胶州湾浅表地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 海洋地质前沿,2015,31(10):1-6.

    [21]

    庄海海,徐绍辉,高茂生,等. 胶州湾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J]. 海洋地质前沿,2018,34(9):24-31.

    [22]

    胡睿,窦衍光,邹亮,等. 胶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价[J]. 海洋地质前沿,2021,37(11):11-21.

    [23]

    刘怀山,周青春,童思友,等. 近海湾口潮汐沉积地球物理特征研究:以胶州湾口为例[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36(1):145-150.

    [24]

    张珂,王朝晖,冯杰,等. 胶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J]. 分析测试学报,2011,30(12):1406-1411.

    [25]

    何书锋,李广雪,史经昊. 胶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海洋地质前沿,2013,29(4):41-48.

    [26]

    董贺平,邹建军,李广雪,等. 胶州湾西北部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评价[J]. 海洋地质动态,2007,23(8):4-9.

    [27]

    梁宪萌. 百年来胶州湾的环境演变与人为活动影响的甄别研究[D]. 青岛: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9.

    [28]

    窦衍光,印萍,陈斌,等. 滨海基岩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应用探索与理论技术创新:以青岛市为例[J]. 海洋地质前沿,2021,37(9):1-9.

    [29]

    汪亚平. 胶州湾及临近海区沉积动力学[D]. 青岛: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00.

    [30]

    盛茂刚,崔峻岭,时青,等. 青岛市环胶州湾各河流输沙特征分析[J]. 水文,2014,34(3):92-96.

    [31]

    刘福寿,王揆洋. 胶州湾沿岸河流及其地质作用[J]. 海洋科学,1992,1:25-28.

    [32]

    BISCAYE P E. Mineralogy and sedimentation of recent deep-sea clay in the Atlantic Ocean and adjacent seas and oceans[J].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1965,76(7):803-832. doi: 10.1130/0016-7606(1965)76[803:MASORD]2.0.CO;2

    [33]

    卢健. 南黄海西部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沉积特征及其物源环境意义[D]. 青岛: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3.

    [34]

    范德江,杨作升,毛登,等.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及地化成分的组成[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1,21(4):7-12.

    [35]

    杨作升. 黄河、长江、珠江沉积物中黏土的矿物组合、化学特征及其与物源区气候环境的关系[J]. 海洋与湖沼,1988,19(4):336-346.

    [36]

    何梦颖,郑洪波,黄湘通,等. 长江流域沉积物黏土矿物组合特征及物源指示意义[J]. 沉积学报,2011,29(3):544-554.

    [37]

    宋泽华,万世明,黄杰,等. 南海西北部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其来源[J]. 海洋学报,2017,39(9):71-82.

    [38]

    李安春,陈丽蓉,李铁刚,等. 山东半岛南部近海表层沉积物矿物组合特征及其物源与沉积动力环境指示意义[J]. 海洋科学,2000,24(3):57.

    [39]

    胡刚,毕世普,张勇,等. 山东半岛中南部滨浅海地区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5,35(6):17-23.

    [40]

    秀丽,魏飞,刘杰,等. 渤海湾西部表层沉积物粒度及黏土矿物特征分析[J]. 海洋科学,2015,39(8):70-77.

    [41]

    陈小英,刘金庆,郭磊,等. 胶州湾大沽河河口近岸海域短时间尺度沉积动力过程[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6,36(6):45-50.

    [42]

    赵德博,万世明. 南海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及其在古气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4,34(4):163-171.

    [43]

    梁小龙,杨守业,印萍,等. 黄海与东海周边河流及泥质区沉积物黏土矿物的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5,35(6):1-15.

    [44]

    艾丽娜,韩宗珠,王双,等. 渤黄海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组成及分布特征对物源的指示意义[J]. 海洋湖沼通报,2016,5:60-68.

    [45]

    李国刚. 中国近海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组成、分布及其地质意义[J]. 海洋学报,1990,12(4):470-479.

  • 加载中

(5)

(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54
  • PDF下载数:  116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23-05-15
刊出日期:  2023-08-28

目录